第8部分(第1/4 頁)
且論書法,他頗精漢隸《禮器碑》,三十多年浸淫,勝過一個寒門童子是不在話下的,只好笑道:“既然全常侍和丁舍人都要看那陳操之的笑話,在下敢不奉陪。”
丁異哈哈大笑,即命管事去喚陳操之來。
第十四章 書道爭鋒
陳操之出小院時,潤兒在身後怯怯地問道:“醜叔,你是去找孃親回來嗎?”
宗之和潤兒自丁幼微隨吳氏出去後都異常沉默,並不知其中隱情的小嬋和青枝怎麼逗他們都不笑,兩個孩子幼失怙恃,與祖母幼叔相依為命,心思細膩敏感,小小孩童常覺莫名的恐懼,總是擔心有寶貴的東西會失去——
陳操之回頭問:“信不信醜叔?”
兩個孩子頓時精神一振,大聲道:“信!”
陳操之道:“那好,上樓讀書習字去,功課一日不可廢。”
陳操之來到丁氏別墅正廳,向丁異施禮畢,從容向末席坐了,目不斜視,但廳中三人盡入眼底,他對丁異是有印象的,清高、固執、嚴守士庶之分——
讓陳操之稍感訝異的是,位列上座的那個五十來歲、梳角髻、疏眉鳳目的襦衫老者竟是昨日在楓林渡口有過一面之緣的那位老士人!
還有一位,四十多歲的樣子,青幘束髮,戴竹製卷梁冠,披單襦,手裡把玩一柄鑲金嵌貝的玉如意,乍一看上去,膚色是白的,隨即便能看出這白裡透著黃、黃裡透著黑,原來此人是敷了粉的。
雖然丁異出於對寒門陳氏的藐視,不屑於為陳操之引見兩位貴客,但陳操之一眼就看出來,求婚的不是那個老士人,而是這個敷粉的傢伙。
與陳操之的目不斜視相對比的是,丁異、散騎常侍全禮、敷粉鰥夫禇文謙,這三個人則是毫無顧忌地打量陳操之——
微胖的全常侍臉露笑意,微微點頭;丁異頗為驚訝,兩年不見,這個陳操之倒是長成一表人才、風儀不俗啊;敷粉鰥夫禇文謙瞥了陳操之一眼,便鼻孔出冷氣,兩眼望著廳梁。
丁異開口道:“陳操之,聽說你略窺書法門徑?”
陳操之也不多說,應了一聲:“是。”
丁異道:“這位是錢唐禇君,精於書道,你想向他請教,老夫就成全你這一回——取筆墨紙硯來。”
便有侍者將兩副筆墨紙硯分別置在禇文謙與陳操之面前小案上,往硯裡注少許清水,磨起墨來。
陳操之示意侍者退到一邊,他自己磨墨,一手攬著大袖,另一手磨墨,不緊不慢,用力均勻。
禇文謙袖手看著侍者磨墨,自嘲道:“今日破例,今日破例,聊博全常侍、丁舍人一笑。”
侍者很快磨好一硯墨,禇文謙也不等陳操之,拈起建康白馬作坊精製的兼毫長鋒筆,箅了箅墨,略一思索,提筆在左伯子邑紙上便寫——
錢唐士族首領全禮全子敬起身踱過來,站在禇文謙身後看其書寫,禇文謙用的是他拿手的漢隸《禮器碑》體,《禮器碑》全名《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字型工整,大小勻稱,左規右矩,法度森嚴,用筆瘦勁剛健,輕重富於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捺腳特別粗壯,尖挑出鋒十分清晰,燕尾尤為精彩。
禇文謙書寫了《詩經·關睢》的前半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全禮官位清顯,學識不凡,他看禇文謙這筆《禮器碑》體,書勢厚重有餘、沉靜不足,氣韻秀麗有餘、典雅不足,這樣的書品只能算作下下品。
自從九品中正制施行以來,品級評定成了時尚,無論書法、詩賦、音樂、繪畫、圍棋,乃至容貌風儀、清談高論,都有好事者為之品評,也同樣分為九品,不同的是九品中正制是朝廷指派以司徒為首的官員進行評定,而書法、詩賦這些的品級則是由民間風議,就以書法而論,時下被列為第一品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王羲之和謝安。
陳操之還在磨墨,禇文謙已將半篇《關睢》寫好,擱下筆,抱拳左肩,扭頭道:“讓全常侍見笑了。”
全禮道:“不錯,也是入品的好字。”
這時,陳操之朝禇文謙躬了躬身,說道:“請借筆一用。”
禇文謙愕然,隨後失笑道:“是不是覺得我這支筆特別好,能寫出好字是因為有一支好筆?”
陳操之淡然不語,眼神明靜。
敷粉鰥夫禇文謙搖著頭,讓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