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殺了。
【原文】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譯文】
生死是天命造成的,所以人們心裡互相忌恨。
【釋評】
生死命運的不同,是人們心有忌恨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們互相傷害的潛動力。沒有人甘心平庸與失敗,在逆境中的人們最易產生怨天尤人的情緒,把憤怒和無奈友洩到無端的人身上。對生活和命運的抱怨,許多人在無擊自拔中,只能陷入更深的誤區;對天命的指責和反抗,沒有人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如果目光充滿仇視,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他攻擊的物件。
【事典】蛻化變質的王播
唐憲宗時,許多官員都將向皇帝進奉財物,視為自己升官發財的捷徑,為此,他們千方百計地搜刮民財,以多種名目獻給皇帝,以求恩寵。
王播在朝為官,對這種不良風氣十分厭惡,他不僅對進奉一事消極抵抗,還公開上書諫阻唐憲宗說:
“陛下用度不足,也不該公開向臣子索討財物,如此一來,進奉多者受寵,進奉少者受貶,那麼官員之心就會不務政事,專心搜刮,於國家大計百弊而無一利。陛下英明神武,此法絕不是陛下的初衷,定是受了小人的挑動,還望陛下下詔禁止。”
唐憲宗見書大怒,他—面嚴詞痛責王播,一面又讓他進奉財物,且說:
“進奉乃是臣子的忠心所哀,實行已經多年,向來無人提出非議。你身為臣子,不熱心為朕分憂,且出言指責,其意為何?若臣子都似你一樣沒有忠心,當真江山有失了。”
王播遭此痛擊,無法接受,他有心辭官不做,他的家人便惶恐說:
“皇上命你進奉財物,已是對你施恩了,若你辭官,分明是和皇上對抗到底,你的性命還保得住嗎?人人都是這樣,為何你卻不能呢?財物還是獻上吧。”
王播思慮再三,自知進奉之事無可勸阻,於是他隨波逐流,乖乖獻上許多財物,唐憲宗轉而大悅。
王播兼任鹽鐵轉運使之職,這是個肥缺,許多人豔羨。王播不貪不佔,他還向朝廷薦舉了賢才皇甫鎛。令王播萬想不到的是,皇甫鎛得志後竟忌恨王播,他向皇帝屢進讒言,致使王播被免去了他所兼任的鹽鐵轉運使之職,改由程異代之。
王播氣憤失態,遂和皇甫鎛公開作對,千方百計地攻擊他,以報大仇。他曾多次對人宣示說:
“我仁愛對人,怎知仁愛養虎成患呢?非我不義,乃不義之人逼我使然啊。”
王播不是皇甫鎛的對手,幾番爭鬥,工播便敗下陣來,被貶出京師,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王播氣極敗壞,從此竟一改前態,變得十分貪婪和無恥,他在任上瘋狂搜刮,還自己開脫說:
“人活著有所不同,怪命也怪自己啊,我從前奉公守法,勤於政事,寬厚對人,不想竟被貶到此地,落得這般下場。我不算計別人,別人也會算計我,非我不能,乃是我從前無心於此啊。”
他為了再獲皇帝的寵信和早還京師,他把搜刮來的錢財賄賂用事太監,結交朝中權貴,在進奉一事上更不惜重金,一次進奉的錢財竟達100萬匹絹之多。他還向皇帝自責說:
“臣從前愚鈍,不解陛下對臣的教誨之心,如今想來悔之何及!臣只知廉潔白好,卻忘了為陛下分憂,這是臣沽名釣譽的私心在作怪。臣反省頗多,惟盡心改過,方為正途,望陛下容臣戴罪立功。”
王播的貪婪,招來劍南西川百姓的齊聲指責,對此,王播採取高壓手段,下手從不留情。他的鉅變讓熟悉他的好友痛心,有的便寫信對他規勸道:
“你蒙冤受挫,雖過不在你,但你也不能因此怨恨一切,改變立身的法則。所謂君子不改其志,說的便是要經受住打擊和不平,不然就枉稱君子了。你現在悔悟不晚,切莫誤此一生啊。”
王播看罷書信,隨手丟棄,他恨恨道,
“我身陷此地,無一人致書慰勉:此刻來書規勸,卻是何意?我王播不當君子了,有什麼不好呢?”
王播的進奉既勤又多,皇帝笑納之下,對他刮目相看。皇帝的親信太監和寵臣們收了王播的重賄,不時在皇帝面前屢獻美言。821年,王播終被召回京師,任刑部尚書,復領鹽鐵轉運使。同年十月又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又當上了宰相。
【原文】
構人以短,莫毀其長。
【譯文】
用他人的短處來構陷他,不要抵毀他的長處。
【釋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