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中和忠王李亨遊處。李亨為太子時,已成年的李泌更加聰慧,不斷上書言事,唐玄宗欲授其官職,李泌卻上書推辭說:
“草民無功,且不受羈絆,自不敢受陛下天恩。草民若言達聖聽,引為一笑,草民亦知足了。”
太子李亨見他志向高遠,便想把他收納自己門下,他一次對李泌說:
“大丈夫生在世間,當要建功立業,先生當為朝廷效命,方可一展雄才,我讓你幫我,可以嗎?”
李泌知道太子心意,卻不想做太子帳下的朝官,他婉拒道:
“太子與我從小交好,直如朋友一般,太了又何必難為我呢?我不為官,一樣可以幫助太子。”
李亨有些失望。一日,李亨對自己的心腹賓客說,
“李泌人才難得,無奈他無心官場,不肯效命,我該怎麼辦呢?”
心腹賓客陪笑道:
“李泌放蕩不羈,不肯輕易委身侍人,這就需要太子要耐心等待了。太子不妨多賜其金銀財物,厚賞不絕,只要時日一長,李泌必會心有所動。”
李亨一笑搖頭說:
“我太瞭解他了,以他的為人,那些俗物是收買不了他的。”
心腹賓客堅持說:
“縱是一時難以見功,來日也有奇效。李泌也不是無心無慾之人,他自會感念在心,太子不可不為,否則更無他法讓他低頭了。”
李亨於是總是找尋理由厚賞李泌,李泌一有拒絕,李亨便說:
“你我乃是朋友,何況這些財物也是你應得之物,若再辭受,就與理不合了。我們真心交往,不要為這傷了我們的感情。”
李亨如此說,李泌就推讓不掉,只好接受。別人都豔羨李泌的福氣,而李泌卻深感不安,他對自己的摯友說:
“受人之恩,當以死相報。我李泌本想自由自在,不欠人情,時下看來卻是不能了。太子如此待我,我自該為他效命,雖違初衷,亦是難拒。”
漸漸,李泌升始為太子謀劃起來,雖不為官,亦是李亨的左膀右臂。李亨心中得意,對他的賞賜更為豐厚。
楊國忠專權時,李泌瞧不起他的粗俗和專橫,對他屢有譏諷,他還提醒太子說:
“楊丞相如今受寵,乃小人得志,太子為保大位,不可和他公開衝突。此人一旦得罪,只怕他妖言惑上,那麼風浪就不會平息了,望太子謹記。”
李亨聽其言,對楊國忠好言慰之,楊國忠以為太子順從,遂對他不再進讒。
安史之亂後,李亨在靈武繼皇帝位,是為肅宗。他深感力量不足,馬上想到了李泌,他對群臣說:
“前時李泌為國忠所讒,被逐出京師,朕一直引為憾事。今國家危難,自需大賢之人來輔佐朕,朕力不從心啊。”
肅宗派使臣找到隱居在潁陽的李泌,敘說了天下大事後,使臣說:
“皇上對先生朝思暮想,可見與先生的情感之深。現在皇上臨危受命,抗拒逆賊,正是先生報效皇上的時候,先生不會袖手旁觀吧?”
李泌一時泣淚,動情道:
“皇上厚待於我,遠非一日了,現在有了危難,我怎能推辭呢?”
李泌於是曉行夜宿來到靈武,為唐肅宗謀劃大事。李泌積極輔政,殫心盡力,為穩定政局、平定叛亂髮揮了重大作用。
【原文】
情堅無及義重,敗心矣。
【譯文】
情感深厚比不上節義重要,節義改變人的思想。
【釋評】
人才是要爭取的,人才坐等不來。對人才曉以大義,能使他們放下情感的包袱,轉投到自己的門下。和其他方法相比,用大義來感召人才,可促人猛醒,令最固執的人放棄成見。情感的培養非一日之功,免不了夾雜著私利,要把這個關節打通,有時一般的方法是全然無用的。喚起人才的良知和正義感,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事典】聽人教誨的祖逖
西晉覆亡後,東晉的晉元帝司馬睿剛在江南立定腳跟,祖逖就向他上書說,
“國家大難,北方淪亡,雖令人哀泣,卻不可消沉。如今那些失去土地的民眾正在遭受殘酷迫害,外族禍亂中原,陛下當發義兵北上伐敵。請陛下派我為義軍首領,我定不會令陛下失望。”
晉元帝於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供給千人食用的軍糧,布帛三千匹,不提供鎧甲和兵器,允許他自行招募丁勇。
祖逖渡江北上,部眾駐屯在淮陰,他在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