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那你自己好好把握,爸爸相信你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你現在是學生,什麼事情都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對長征感興趣老爸也很支援,不管有什麼難題都要積極地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
“知道啦知道啦,您放一百二十個心吧,親愛的老爸!”我摟住老爸的脖子呵呵地傻笑,他就拿我沒辦法啦, “這後面還有一個帖子,您再看看。”
回覆:長征中的老外
參加長征的還有一個英國傳教士阿·勃沙特,他在貴州光榮地加入了紅軍的隊伍,後來跟隨紅二、六軍團行動,還在長征路上為紅軍翻譯了一張法文版的貴州省地圖。離開紅軍後他根據自己在紅軍中的親身經歷,寫了一部傳奇的紀實作品——《紅軍長征秘聞錄》。
作者:邊走邊侃
2005年10月10日
爸爸仔細地盯著這個帖子看了看,轉過頭來問我:“版主同志,版主的老爸可以在你們的論壇上發帖子嗎?爸爸和這個‘邊走邊侃’有些不同的意見,也想加入你們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想了想:“作為版主的老爸也沒什麼特權呀,不過如果您給我們論壇當顧問的話……”
聽到我說要讓老爸當顧問,他固執地搖搖頭:“你有什麼不瞭解的,問爸爸就可以了,咱們不搞形式主義那一套。”
“那就當個名譽顧問吧,哈哈。您要發帖子呀,我們歡迎新人呢。開啟主頁直接發就行了,遊客可以發帖,寫完了輸入驗證碼就OK了。”說完我起身給爸爸讓坐。
“調皮鬼!”爸爸在我的電腦前面,敲起了鍵盤。這樣,他第一次在“我們的長征”論壇上面發了帖子。
爸爸是這樣說的:
回覆:長征中的老外
前面的朋友提到英國傳教士阿·勃沙特和長征的關係。我也想根據我瞭解的情況說幾句。阿·勃沙特的確在長征過程中跟隨紅二、六軍團行動,而且在離開紅軍後確實寫了一本《紅軍長征秘聞錄》,也為紅軍翻譯了一張法文版地圖。不過,他是不是“光榮地加入了紅軍的隊伍”這一說話還值得商榷。
我們說一個人參加了長征,首先要看這個人是不是紅軍隊伍的一名成員,是怎樣到長征隊伍中去的。據有關資料介紹:“1934年10月,身為貴州鎮遠教堂的英籍牧師鮑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貴州舊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師A·海曼,因‘間諜’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紅六軍團扣留,事後並隨紅二、六軍團行動,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雲南境內將其釋放。”
※虹※橋※書※吧※BOOK。
第27節:第八章:長征中的外國人(3)
據我所知,勃沙特1897年生於瑞士,後來隨父母移居英國。1922年英國內地會派他前往中國。1934年,當時擔任貴州鎮遠教堂牧師的勃沙特從安順返回鎮遠,經過城外一個山坡時正好與從江西西征到貴州的紅六軍團相遇,無意間闖入了紅軍的隊伍。
當時紅六軍團正面臨著重重包圍,國民黨軍企圖將紅軍一網打盡。在這生死關頭,紅軍又迷了路,剛好紅軍在這偏遠的山坡抓到了勃沙特。勃沙特幫助紅軍找到了出路,還為紅軍翻譯了一張法文版貴州省地圖。勃沙特在肖克的指點下,先把地圖上重要的山脈、村鎮、河流等中文名稱說出來,然後一一將其標記在地圖上。
肖克對勃沙特的合作十分滿意。肖克將軍還回憶說,這張地圖在紅軍轉戰貴州東部和轉戰湘西的時候,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從1934年到1936年,勃沙特隨紅軍行動的行程幾乎達到了10000千米,轉戰貴州、四川、湖南、雲南等五個省,時間長達五百六十天。
1936年紅二、六軍團要從雲南北上時釋放了勃沙特。軍團長肖克親自向他宣佈了釋放令。他對勃沙特說:“你是一個瑞士公民,瑞士不是帝國主義國家,沒有同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也沒有在中國設租界地,我們決定放你走。”勃沙特離開的時候,肖克還親手為他做了一道菜——粉蒸肉。勃沙特離開紅軍後,1936年出版了回憶錄《紅軍長征秘聞錄》,這本書是西方最早介紹中國紅軍的專著。
我認為,勃沙特在紅軍隊伍裡是“被一根繩子拴在一起”,並不是出於自願的。
因此不能牽強地把他列為與敵浴血奮戰的紅軍隊伍中的一員,美國名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把勃沙特稱為“長征隊伍裡的局外人”是比較恰當的。
作者:憶苦思甜
2005年10月10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