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經吩咐過他的親傳弟子,圓寂之時。要把他收藏的漢書。還有他從山西金閣寺帶來的舊物焚化在他的肉身前。
想來,以大師的謹慎,她以前在他身邊抄寫的佛經、古籍,她那一箱子寫給他的書信,當然也會和這些舊物一起焚化。
她這十年的過往,就讓它們在火中化灰吧……
“坊主一路小心。”
秦鐵口憂心地叮囑著,要不是因為在這十一個蝦夷部民進莊時,他就向坊主暗中稟報過:
他們在莊子裡都有部族親屬。買回來後就一直很安心,也很服從斯通奴。比普通蝦夷人更適應田耕定居生活。
坊主的話語中對斯通奴的侄兒似乎很有興趣,否則他並不贊同由他們來護送她上山。
他向期通奴看了過去。
因為打了幾年的交道,斯通奴現在不至於因為外人的疑問而動輒發怒,他向秦鐵口點了點頭,表示這些年輕的部民很可靠,他們已經初步學會了如何與唐坊女性相處,不會胡鬧。
他能完全控制他們。
更何況其中還有他的侄兒。
他暗中嘆了口氣,側目看向了那個小女孩子睡覺的板屋——她應該是叫蕊娘?
雖然女坊主沒有說過,憑他在部族裡的經驗,他能看出這小女孩子是女坊主培養的續任者之一,等背通奴回來,他還希望侄兒能和這小女孩子多接觸,如果能建立起他和女坊主之間相似的默契就更好。
他已經三十二歲了,活得足夠長了,不知道何時就要回到天上侍候神靈了。
但唐坊和蝦夷部族的同盟還需要繼續保持下去。
莊外漆黑一片,殘月如鉤。
獸鼓聲從沒有停止,一直在隆隆擂響,背通奴帶著十個蝦夷勇士,首先出莊探路,確認安全後,他回頭打了安全的手式讓季青辰跟上來。
她和蝦夷人的合作已經有幾年,當然能看懂他們狩獵時的手式,她也提起精神,奔入了蝦夷人前後保護之中。
他們一行十二人沿著北山道附近的小路,向著佛燈所在的駐馬寺匆匆趕路。
而在佛燈的光芒無法照到西山道,二三里之外是一條河道,河道中船搖水動,樓雲伴
在板船弦邊,無驚無險地遊過了唐坊西二水門。
因為此門租借給了太宰府,唐坊並不能直接管理。
而太宰府顯然已經撥不出兵士把守此地。
他即使不潛行在水下,不推著一條漂流破板船在前面做掩護,水門前也不可能有扶桑兵士發現他的行跡而示警。
波光粼粼,金紅色的火光透過水麵落入他的眼中,水門邊並不是無人看守。
他看到了門邊站著一個瘦小持棒的蝦夷奴隸。
他微微一笑,從嘴裡吐出了叼著的水草根子,悄無聲息地從船舷邊的河道里探出頭來,河水順著他眉框挺鼻流了下來,泛出金閃的光芒。
他直接伸出手,拍了拍那瘦小蝦夷奴隸的小腿肚。
全神戒備的蝦夷奴隸大驚低頭。
然而看到樓雲的臉之後,他卻居然也沒有怪叫示警。
要知道,西一水門和西三水門離這裡並不遠,只要他大叫出聲,唐坊的坊丁完全可以聽到這裡的示警。
然而那一身破爛麻衣,草棍束髮的蝦夷奴隸,反倒笑了起來,他直接蹲在岸邊,伸手拉了樓雲上岸。
之後,他叉手向樓雲施禮,居然吐出了宋語,恭敬道:
“大人。”
隨著樓雲之後,陸續出水上岸的六名家將,圍在他身邊都笑了起來。
在暗淡的月光下,他們都認出了蝦夷奴隸是誰。
按約定,他是第二批上岸,一直等在西二水門裡作內應的的家將頭目樓春。
“大人,此地離西山道已經很近,隨時可以上山進寺。”
樓春引路,樓雲等人在黑暗中謹慎潛行著,向碼頭裡被控制的小板屋急步走去。
行走間,他也聽到了陣陣獸鼓聲。
樓雲隨眼看向了駐馬寺所在的北山道附近,只見得莽林沉黑,扁松樹頂上的片片月光輕輝如淺白匹練,隨風輕顫。
這景色雖然與他在那一曲隕聲看到的碧綠重山並不一樣,卻也引得他微微皺眉。
暗襲失敗,抓不到那位女坊主回船固然防礙了他的策謀,但他親自入駐馬寺,拿到她留在空明老和尚手中的把柄,也是一樣的效果。
而帶她回泉州,安排她與陳文昌的婚事,切斷唐坊對韓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