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道向林海中望出去,便看得到遠處深林裡冒出的濃煙。
樓已他們已經在生蕃寨子裡放火了。
家中起火果然讓生蕃們混亂了起來,暫停了他們正不斷向西山道推進的腳步,為樓雲上駐馬寺留出了空檔。
他卻也並不高興,翻身從樹上躍下,不由得冷笑了一聲,道:
“她這工坊裡的火器倒也真好用。”
樓已隨身帶著來放火的,當然是唐坊的銅質火鴉槍。
這些火槍是樓大在泉州剿水賊時的戰利品,偶爾從船上搜出來為他所用。
王世強確實向官家獻上了這些新制火器,江北邊軍如果能順利配置這些軍器當然是好事,但在他心中,眼下卻得先頭痛這火器給他帶來的各種麻煩:
如果沒有唐坊如此濫制軍器和火器,交給王世強滿地販賣,唯利是圖,那些宗室勾結泉州海賊的氣焰又怎麼會如此囂張……
南洋海面,處處都是為宗室們撈錢的海賊,連泉州水師裡的管帶都被收買。
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衝在前面的生蕃已經到了北山道那一面的山谷,他們為了襲擊扶桑人的田莊,追殺扶桑村民,已經開始越過了懸崖上血淋淋的巨樹牛頭。
落在後面的生蕃,卻離著他們起火的部落山寨不太遠。
火災引起的混亂,自然引起了生蕃巫師們的獸角聲鎮壓。但唐坊和山寨同時發出了雷鳴般的火槍聲,寨子裡又突然起了大火,這場變亂還是讓頭人們都生出了猶豫:
他們不禁要懷疑,扶桑人每年七月初一要舉行的祭神大會,正在他們近二十座新開田莊附近,所以他們才故意要血祭破壞。
他們這樣的報復,是不是已經觸犯了異族的神靈?
“他們有祭祀。”
北山道附近的小路上,蝦夷勇士背通奴的宋語十分僵硬,似乎還捋不平舌頭,但他還是反覆說著兩句話,
“小心。要。”
“我知道,我不會去衝撞他們的祭神大會。”
而她也一邊用獸骨刀砍去山藤,跟著他們爬上阻路的矮石崖。一邊耐心地回答,
“你們走哪條路,我就走哪條路。”
至於其他的十名蝦夷人,一看就知道還沒有學會說宋話。
她用並不流利的蝦夷話告訴他:
她知道鴨築山生蕃們對神靈的祟拜,她也知道衝撞他們祭神後的報復極為血腥,所以在生蕃們四處發狂亂躥的時候,她完全沒有打算還要和他們對著幹。
她遠遠地避開。在他們的幫助下走小路去駐馬寺就足夠了。
他叔叔剛才提起的月光樹林,她也曾經去過一次。
那裡以前是扶桑山民的舊祭場,確實是一條通向駐馬寺的捷徑。
因為在爬山。所以她沒有能配合手式來表達她的意思,但背通奴還是聽懂了她的蝦夷話,他覺得這位女坊主能說他們的話,很讓他滿意。
這樣才能更加順利地合作。
只不過。他總覺得和她之間有話沒有溝通清楚。於是他一把拖住她左胳膊,把她推上矮山崖頂之後,他再次開口,用蝦夷話道:
“扶桑人今天也有祭祀,我們要小心。”
“……我知道,今天七月初一。”
背通奴的蝦夷話帶著很重的北海道口音,不如他叔叔說話時能讓她聽得清楚,她只能勉強聽懂。
這不是背通奴笨。而是因為他叔叔太過聰明。
期通奴平常在說蝦夷話時,刻意配合了宋人尤其是她的聽力習慣。這就不僅是“勇士”兩個字能說明的。
她後來也才知道,斯通奴雖然只是個小部落裡的小頭人,平常的職務卻是專門負責與別的部族以物易物,負責和外人隨時打交道。
用宋人的話來說,他在整個蝦夷部族裡都算是見識很多,人脈很廣的小小知名人物。
所以,即使他所在的部落土地完全被佔,頭人巫師都被殺,他仍然能在蝦夷部落中為唐坊遊說同盟。
正是因為他親自出馬,才最終說服北海道一個小部落,讓他們答應把一個建船密港租借給唐坊,儘管這小部落和期通奴的部落有世仇。
但用斯通奴的話來說,反正那不凍港他們拿著也沒用,還不如租出去每年換糧食,這筆生意的大佔便宜絕不會被部族間的世仇所掩蓋。
更何況,斯通奴的部落滅亡,人家正是同仇敵愷的時候,接待他時還挺熱情。
而建船的巨木,扶桑是從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