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們回老家重新種田播種,免得來年飢災,他一邊還要催收糧草,
助著本州的官軍剿滅山東義軍。
樓雲的計劃,是要和山東義軍裡應外合,在北伐開始時一舉拿下淮東金國境內的三座軍州。
其中一座就是在季辰龍的治下。
這樣的軍國大事,在密信裡寫是極不方便的。
但知道季辰龍身份的人,只有官家、樓雲、還有樞密院正副相。
她因為要給官家翻譯季辰龍用大食語加著簡體字寫過來的的密信,所以在這件事裡一直繼繼續續知道些訊息。
她現在正是在自薦,她可以去替官家跑這一趟。
而這件軍國大事謝皇后是不知道的,所以官家並沒有馬上作出決斷。
他起了身,點頭道:
“朕回宮後再決定。”
季青辰只要他沒有斷然拒絕,當然就是高興,連忙施禮謝過了。
謝道清送著官家出門,見著他一路皺著眉頭。知道他是有了心事。
屋裡的謝掌司一等官家離去,她完全沒表情的臉上就透出了詭異的神色,瞥著季青辰。
季青辰只能陪笑。
官家有事。她這小外務女官知道,但皇后和掌司都不知道。
還有她的縣夫人之職,固然是她為立皇后之事立下了功勞,“文安”這個封號卻是官家格外加恩的。
只有季青辰心裡明白,那是因為季辰龍游說了一處金國境內的義軍,說服他們暗中向朝廷投誠。
而這掌司畢竟精明,一句話也沒有問。反倒小聲對她說了一句,道:
“快從後面退出去。”
季青辰連忙進了皇后起居的內室,從內室通向後院的小門退了出去。
果然等她再繞到前面去的時候。就聽得官家又從徑山寺門口走回來了。
他不去玉音院了。
官家但凡心裡有朝廷正事時,都是歇在皇后身邊的。
皇帝皇后睡下了,大家才能跟著睡一睡。
季青辰回到自己的居處,打著哈欠思量著。她覺得官家的這個習慣真是太幫忙了。
至少。謝皇后不會懷疑她和官家偷偷摸摸有奸…情。
她也曾向皇后稟告過,她不時被召到延和殿見官家,是為了北伐的事。
當時謝道清只聽了一句就讓她不用再說了。
那一句裡,她只是暗示說自己在金國西京城裡有好幾處田莊子。
因為是夷人,所以在金國買地落籍也很方便。
她就是西京城裡的二等富戶季娘子。
……
也許有了謝皇后的枕頭風,官家回宮之後到底還是下了密諭。
他同意季青辰輾轉離開宋國,她可以從海路由高麗成禮港進金國。
這樣的出行並不陌生。
她帶著六個坊丁作家丁,扮成了是在高麗和江北榷場兩地做生意的信佛海商女眷。
此時。高麗國的國教也是佛教,貴族富家夷女帶著家丁護衛到山西金閣寺朝聖禱福之事。比比皆是。
更何況她還在金國西京落了籍。
除了不是比丘尼身份,這就是她當初從唐坊到泉州城參加蕃商大會時的安排。
這一次的差別,只在於她要先走陸路,經過樓雲這淮東節度使營在所駐的楚州。
她從那裡才能出大宋去高麗成禮港轉海路。
樞密院的公文悄悄由鋪戶驛站加密送到了淮東節度使營在,樓大人表示官家的決斷十分英明,就應該派個人到楚州來和他商量金國的事。
文安縣夫人是最適合的人選 。
官家英明至極。
其後,季青辰和樓雲通了一封信,客氣寒暄,互相表達了為大宋盡忠,為官家盡忠的共同心願。
她帶著空明大師的舍利,坐在齊府的貨船裡,順水而走。
從京城到楚州自然有河道相通。
齊府的船過了五六天就在楚州城外興盛船幫碼頭靠了岸。
她剛一下船,就看到楚州這軍州城門上刀兵聳立,灰黑色的厚牆垛上似乎還帶著絲絲火器、鐵箭攻打的殘跡。
“大娘子,先去節度使衙門,還是先回家?”
她身邊跟著的姬墨悄聲問著。
季青辰雖然覺得公事公辦很容易,但她眼前確實還沒有想好,她和樓雲打交道時要擺什麼臉。
冷淡疏遠太矯情,親密無間完全於她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