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競爭日新月異的時代,那些成為千萬富翁的人們卻持有這樣的觀念:開源節流固然重要,但理財更為重要。
設想一下,假如你要掙到1億元,那麼在1億多的財富之中,究竟有多少錢是由勤儉、開源節流而來的?答案是你一年存1。45萬40年共投入56萬。56萬約佔1億的10。5%,而95%的財富都是由投資理財而來,也就是用錢賺錢的方式而來的,每年20%的報酬率,經過4年利滾利賺來的。由此可見理財是多麼的重要,因此很大程度上一個人一生能累積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他賺了多少錢,而是他如何理財。
很多千萬富翁在創業初期,基本上沒有資本優勢,甚至資金還可能非常短缺。但他們後來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把錢花在刀刃上。
如果一位上班族到年老時,發現自己的財富大多是自己一生刻苦耐勞、省吃儉用賺來省來的,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會很有錢。對多數人而言,要改善財務狀況的首要任務,不是加強開源節流,而是應加強投資理財的能力。
你可以這樣算一筆賬:
單靠開源節流不靠理財的話,一年即使儲蓄100萬元,也必須在100年後才能累積到1億元。反之,若利用投資理財的話,一年只要儲蓄1。4萬元,40年後就可成為億萬富翁了。
要理財並非否定開源節流的重要性,相反,富有的人們喜歡透過聰明地花錢而省錢。並且他們至少要存下收入的10%。
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不要只顧開源節流而忽略理財,投資理財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善於理財者而言,一生的財富主要是靠“以錢賺錢”累積起來的,而不是省來的。
千萬富翁們建立一個體系,讓錢源源不斷地注入你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自己的收入有多少,總要留出來一部分餘錢。這可能是最難做到的事情,但是對長期的致富計劃來說,這絕對是至關重要的。
有一個人戒菸了,她自我炫耀地對羅伯特…倫說 “羅伯特,我上個月省下了50美元。”艾倫說,“是嘛,錢在哪兒呢?在哪兒呢?拿出來給我看看。”她拿不出來。那筆錢已經流入了她的日常開支,從她手裡丟掉了,早就沒影了。
虹橋書吧。
第4節:對金錢與財富有著不同思考(4)
艾倫認為她應該把這50美元拿出來,從生活開支中拿出來,把它攢下來。這樣她就能把這錢抓在手裡了。千萬富翁的思維是:要把錢攢下來,不光是省下來,還要把它從你的生活開支中拿出來。
千萬富翁非常清楚每1元錢的價值,因為每1元錢都是一顆生財的種子。只要你把它種下,給它施肥,除草,鬆土,那它就會發芽抽枝,長成一棵搖錢樹。這棵搖錢樹能生出足夠的錢,為他今後的生活提供開支。它能自動生財,完全不用你再去操心。
大多數人並不珍惜這1元錢,他們把它扔到了一邊。他們破壞了它的價值,沒有把它拿出來充分利用,它也就無法生出50萬、500萬、1000萬甚至更多的錢來了。所以你必須認清錢的價值。
《下一位千萬富翁》的作者托馬斯…斯坦利和威廉姆認為,在很多方面來說,只是簡單地給別人錢其實也是一種傷害。第一,給了別人就會減少自己的錢,這樣很難保證自己退休後的安逸生活。第二,拿到錢的人他不會拿去投資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這種禮物一樣的錢會被大把花掉。第三,這樣會導致得到錢的人養成一種只會消費的花錢習慣,這不利於他們自己去創造財富。
如果一個人理解了複利的力量,就能憑藉一天1美元成為一個千萬富翁。如果利息為10%,那麼一天1美元,56年以後你就是千萬富翁了。問題在於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想等上56年。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每個子女或每個自己深愛的人拿出1美元,那麼你的投入以複利計算就會得到很高的回報,最終你就成了千萬富翁了。
假設從你一出生就有人一天拿出1美元給你,從你出生的那天算起,直到你退休的時候,也就是65年。不管這個人是誰,只要他每天都拿出1美元,那這筆錢的累計情況就是約25000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把1美元放在床墊下面,一分利息都沒有的情況下,65年後你能拿到這麼多錢。如果有3%的利息,你就能拿到大約75000美元。同樣是一天1美元,5%的利息就能讓你手中的錢增加到200000美元。10%的利息能讓它累計到2750000美元。而15%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