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三人互相認識便往桌邊坐下,今天節目的探討主題是“為什麼走進電影院!”。
延伸的話題包括個人的原因、電影院對個人的意義,對觀眾的意義,針對中國票房的成長等等方面。
“我現在很少去電影院了,倒不是說好看的電影少了,就是不想去!最多在家看碟,但是我少年時代,那可是個瘋狂的影迷!”
梁文道坐在鏡頭正面的桌子左邊,看了看對面的沈臨和竇文濤,繼續說道:“我現在很懷念那段日子!當時我幾乎把所有錢都拿去電影院排隊看電影,最多的時候一天連趕五場戲,中間出來就用口袋裡剩下的一些硬幣買麵包啃,啃完再看!聽起來辛苦,現在回憶起來覺得不可思議哦!”
他露出一個微笑,說道:“但當時真有一種全身充滿幸福的感覺,很舒暢很開心。為什麼?因為自由。”
“電影學者遊靜寫過一段非常美妙的話,大意是進電影院看戲是要有勇氣的。”
“請想想看,我們和一群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坐在同一個漆黑的房子裡,目睹銀幕上種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那些場面或許叫我們汗流浹背,或許令我們不住淚下,甚至讓我們的臉從耳根開始一片赤紅。雖然看不見,但鄰居漸趨沉重的呼吸,身體上散發出的異樣氛圍,難道我們會感覺不到嗎?”
所以說梁文道真的很適合活在豆瓣,天生的裝逼犯!
竇文濤和沈臨都默默點了點頭,梁文道似乎來了興致,繼續說道:“人間最殘酷的景觀,人心最深沉的秘密,我竟然就在公眾之中看見了,就那樣被動地坐在一群陌生人中間,然後被銀幕挑動擺佈,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或者痛哭,回憶、暇想…走進戲院能不需要勇氣嗎?”
“對。”
終於有人看不過眼了!
竇文濤向後靠了靠椅子,接茬說道:“包括我很多人第一次進影院,都非常緊張,坐立不安的,手心都會出汗。”
我可能理解不了你們這些文青的心理。
沈臨笑了笑道:“可能我的年齡有點小吧,我記得第一次進入電影院看電影是9歲時候看的《泰坦尼克號》,我就是覺得很熱鬧很好玩。”
1967年的竇文濤是河北石家莊長大;1970年的梁文道生於香港,在臺灣長大後又返港讀大學;1988年的沈臨在京城長大,人生經歷、觀念觀點等自然都大有不同。
“我說自由,是因為真實。”梁文道繼續說著剛才未完的話:“有一些電影,它是把那些流失掩蓋在日常鎖事中的真實拍出來,把命運無常,人性掙扎這些全部大膽地拍了出來。看電影,尤其是好電影,就是一種在眾人中認出自己本來面目的英勇行動。”
他最後說道:“你會感受到自己心底的真實情感,重新曝露在眾人之中。所以到電影院看電影,是我少年時代追求自由的手段。”
“我少年時代…”
實在受不了了,感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沈臨接著說:“我很喜歡在家裡看電影,當時父母給我租了很多hk電影,包括美國大片!現在想想,真的很幸福!”
“當然,一個人在家看電影跟進入影院觀影還是不一樣的,就好像很多情景劇會增加一些畫外笑聲一樣,你需要羊群效應!放映廳裡很多人一起看,一起笑一起哭,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下意識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好看。”
“當然,如果是一部爛片,一群人罵它,你也會特別解氣!”
“觀影之後,你想找朋友談論它、或者上網給它打分寫評論,也許你還會因為看別人的評論而跟他討論起來…為什麼社交平臺會流行,就是有一種分享、表達的**!”
“所以在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把看電影定為一種日常,這也是我們國家電影市場日漸火爆的最主要原因!”
竇、梁兩人都一臉安靜的專注,聽他說完這段停了下來。
梁文道點頭道:“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尤其是最後一句,現在的電影市場確實很火爆!”
竇文濤笑道:“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今天,要知道十年前全年度的票房總額才十幾億,現在沈臨一部電影的票房就有那麼高了!”
沈臨笑道:“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啊!”
三人哈哈地笑了幾聲,各自拿起杯子喝了口茶,沈臨繼續說道:“我特別感謝前輩們培養出了觀眾的觀影習慣,電影想要發展,先不說別的,至少得有人喜歡,願意為它買單,然後才能談到發展!”
“現在全世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