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11月第二週,接連沒有大片上映的11月檔迎來了沈臨導演的《那些年》還有好萊塢大片《鐵甲鋼拳》以及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丁丁歷險記》,大盤飛漲,創下了新的周票房紀錄。
面對兩部好萊塢大片的圍剿,國產電影《那些年》毫不示弱,搶下了最大的一塊蛋糕!單週票房突破3。6億,沈臨導演也成為了新的票房紀錄保持者,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上榜電影…
11月19日,上映10天的《那些年》交出了5。2億的票房成績,關鍵,它仍舊以每天將近2000萬的票房在上漲,眼瞅著就要奔上10億了!
驚呆了一眾看客。
什麼時候,青春片的票房潛力變得這麼大?
還是隻有沈臨導演的青春片票房潛力大?
無數人把目光對準了同為‘文壇三劍客’的郭小四還有韓少。
與此同時,郭小四宣佈要開拍電影《小時代》,頓時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那些年》為何如此火爆?這部影片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裡?
情懷:打懷舊牌的愛情電影,總是能成功引發影迷的追捧,這點從網路短片《老男孩》的火爆程度就可略窺一二。而影片《那些年》則將這副“懷舊牌”發揮到了極致,對各個年齡層次的觀影人群都有特定的吸引力。
有一位京城的電影公司的製片人分析稱,於90後來說,該片中的校園戀愛情節正是他們如今在經歷著的事情,很有親和力;對於70後來說,年輕時遠去的模糊記憶會隨著影片而逐漸甦醒;對於如今的主流消費群體70、80後來說,他們的人生閱歷恰巧覆蓋了影片的前後兩段,不論是青澀的初戀,還是工作後無奈的改變。
有一位女網友在微博上感嘆:“無論從身高還是長相,黃萱都和我前男友長得一模一樣,是鬧哪樣?”
暫且不論她的前男友長相如何,相信引發她共鳴的,應該是片中人物對初戀情人、對校園生活、對萌動青春的那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導演的魅力:毫無疑問《那些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來自導演沈臨。
這個八五後文壇第一人到底會將他的處女作改編成什麼樣的電影呢?
事實上,年初聽說沈臨要做導演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靠譜,不少人是帶著看熱鬧的心走進影院的;然後《失戀33天》的火爆程度超過了不少網友的預期,人們對於沈臨的第二部長片更加期待!
而且不得不佩服出品公司的宣傳策略,幾乎上遍了所有的綜藝節目,同時也為影片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好奇心促使他們前往捧場,看完影片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對沈臨刮目相看。
有觀眾反饋給記者說,影片色彩豔麗,敘事流暢,鏡頭成熟自信,並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完全不像是一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新手。
資深媒體人戈弋說:“影片情感真摯,有感覺。雖有瑕疵,但想到這個導演才23歲,文人轉型,就覺得挺努力的。而且單從價值1000萬的不到1分鐘的鏡頭來說,就覺得這是個真心對待電影的人!”
影評人yoyo認為,沈臨是一個對自己的個人價值觀有著強烈自信的年輕人,所以他的電影不是簡單的小清新風格,而是極為大膽。
爭議:改編的成敗
沈臨當年憑藉原著《那些年》一舉成名,積累讀者近億,不少人也是因為看了原著之後才去看了電影,也有不少年紀不太大的觀眾看了電影之後再去讀了小說。
於是,電影和小說的區別成為網友熱烈討論的話題,而“改編得究竟好不好”成為眾人爭論的焦點,也成為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的原因。
記者看完影片後發現,片中刪減了很多有性暗示的場景,讓線索更簡潔,人物個性更為突出。
一部電影的成功對發行公司的推動力也是很明顯的。
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自11月9日上映以來,5天即狂攬3。2億元票房。
昨日午間,光線傳媒釋出公告稱《那些年》票房已超過6。2億元,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50%
公告一出,光線傳媒股價瞬間拉至漲停。
截至昨日收盤,光線股價報30。66元/股,較11月12日除權後的18。78元/股上漲了63。26%。
年前業績有望大漲
“按照光線的投資比例估算,票房5。8億元的話,光線應該能收入2。3億元,刨去成本,能獲得淨收入2億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