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第2/4 頁)
輸出,都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張一謀的電影一直在努力向世界觀眾展示中國文化,這樣的視野是進入全球市場競爭階段的中國電影所需要的。”
官媒蓋棺定論,當然,肯定是因為張一謀的地位還有中影的公關,估摸著景天的神秘背景也起到了部分作用。
再加上某些影評人真的就是刻意裝逼,說什麼‘張一謀已死’,舉了一堆的例子,從張一謀早期的現實主義劇情片對比現如今的《長城》。
樂事方面也添了把柴,直接釋出了一張警告函,要求該影評人刪除微博、置頂道歉,否則將追求法律責任。
很多五毛紛紛把這件事推舉到了國家程度:“好萊塢電影大肆在中國撈金,影評人一致對國外電影叫好,中國人自己導演的一部魔幻電影處女秀就惡語相加。崇洋媚外的那些人,自己心裡極度自卑,就見不得中國人好,見不得中國自己強大起來!”
更有一堆的通稿幫助《長城》洗地,‘影評人不應刻意唱《長城》反調’或者‘抽樣調查好評高達84%觀眾“不再信豆瓣”聖誕再約《長城》’
甚至連一向不怎麼喜歡對媒體表態的張一謀也親自下場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日常(倒數第二波)
“文藝片,走高大上路線,當然越深刻越好,你越是讓人死去活來虐心死了,你越得獎;但如果我們討論的是重工業系統,討論的是主流院線最大眾化的電影,國內很多電影人就覺得太膚淺了,不屑於去寫去做,所以這一部分都讓給美國人了。但是你知道美國人這幾十年就靠這類電影,把他們的價值觀輸入進來影響了我們的年輕人。他們很成功,而我們始終不屑。”
“我們對於本土電影的評判標準特別嚴苛,但對於外來電影,我們又用另一套評判標準,好像都能理解了,都能換位思考了。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是我特別明顯的感覺。說到底,我們就是不愛惜自己的藝術家,不愛惜自己的創作!”
“這麼多年板磚拍得我都習慣了,我對自己有自信。《長城》這件事做到這個程度,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我覺得如果它成功,尤其在海外成功,真的是很有意義的。”
不過說真的,《長城》這部電影沒有讓阿里捲進來估計就是中影還有旺達樂事最大的錯誤。
微博上,一堆的大v各種調侃《長城》。
豆瓣上也有一堆的大號引流潮流‘嘲諷張一謀已經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嘲諷中國式大片,更加安全無虞’。
《新華網》特意撰文為《長城》洗地:‘影評人對電影的評判標準高於普通人,視角更有批判性,這都沒問題。但影評人的專業性,非要透過與普通觀眾唱反調來體現?觀眾說某部影片畫面精美,影評人就罵它是“加長版mv”;觀眾說某部電影故事精彩,影評人就說導演已放棄藝術追求;但如果觀眾說某部電影晦澀難懂,一定有影評人擺出“看不懂說明你沒文化”的姿態…’
按理說有這樣的話題度,應該能保證《長城》的媒體關注度,票房也應該會有增漲,就算沒有增加,也應該不會下降才對。
沒卵用,張一謀對最主流的觀影群體吸引力還是不夠。
然後,《民人日報》客戶端出現了一則《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
很多人猜測是不是大甜甜背後的神秘力量牽扯了進來。
當然,之後《民人日報》緊接著刊登了一則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度量》,兩篇思想完全迥異的評論,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作者則親自留言:以這條為準。
也就是說之前那條批評豆瓣、貓眼評分的文章是算不得數的。
可惜,那篇指責豆瓣刷分的文章還是被各大媒體報章不加分辨地轉載,刷爆了網路。
‘惡意影評是一把雙刃劍,博眼球能贏得一時的利益,但實際上卻是飲鴆止渴,大浪淘沙終將被淘汰。批評應該是基於事實,不是站隊。擺事實講道理,是電影批評起碼的起點。’
這條評論沒幾分鐘就衝上了微博熱搜榜榜單。
……
京城,四合院。
“嘖嘖,大甜甜真有那麼強大的背景嗎?”
穎寶一邊刷著微博,一邊說著什麼。
沈臨正在耍刀花,壓根沒聽清自己媳婦嘟囔什麼玩意。
沒辦法,既然答應了吳景,再怎麼不情願,也要努力做好!
“…沈臨,你知道大甜甜的背景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