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4 頁)
擋沿海的流寇。
一時間,應者雲集。少林寺本是武林第一大門派,俗語更是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此次大事,便是有人帶少林寺發帖,昭告天下,於八月十五,在嵩山少林寺新立除賊聯盟。一時間,繼五大派成立之後,又一武林大事接踵而來。
少林寺更是有言,無論結局如何,少林寺自將出動寺內棍僧五百,前去相助沿海各地。如此一來,更是激起了天下英豪的保家衛國之心。正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既然學得一身本事,又怎能有退縮之意!
又說及餘風清,他那日在橫斷山之後,便是擇日離開了那裡。此時離他與朱淺碧一年之約已經是不過許多時日,自然不能失信於人。所幸他在山門之中亦是無事可做,若是教他收徒教人,就更是難於登天了。只怕所有事情結束之後,也是不見得有閒心教導弟子。
山路難行,也用不上馬匹,他便是徒步下了山去,只等到了幽州之後,取了馬匹在去景州。乞顏青本在幽州尋他,先前並不知陸家不在幽州立派。等她知道之後,便是起身前去橫斷山了,哪知兩人走著不同的山路,竟是錯了過去。
正是:花再開易,相見時難,一朝別離何時聚,他鄉再遇人事非
第一百四十二章 景州城妄談風月
話說餘風清下了山之後,到了幽州,直接去了陸家取了一匹馬,就匆匆上路,向著景州趕去。直到此時,他還是以為朱淺碧對自己的情誼,應當漸漸消逝了。
雖是有情,只有數面。偶遇山花空讚美,哪得園圃年年盛,時時可看。更堪似,山澗流水垂絲簾,霞光久落彩橋連畔,但缺那江水滔滔不斷,可泛舟載船。
餘風清只以為天下之人,都如他般想法,似落入了門楣之見的俗套。譬如大家之玉,豈可下佩草野之民。又怎得知,桃源雖美,終屬草莽,偏有太守,才子心向往,寧折了今生性命,也是緊握不放。
幾句閒話過後,自是歸於正題。卻說餘風清還未到景州,又是遇到一個熟人,你道是誰?正是那恆州城裡初聽聞,橫斷山上始相見,仙道修法清虛觀,掐指觀面一神算,正陽道長是也!
餘風清不想此處竟會遇到此人,連忙下馬作揖,拜道:“晚輩見過道長。”
正陽本事心思活潑,言談舉止更加活潑之人,只是每次遇到餘風清,便是性情大變,宛若是兩個人一般。眼見餘風清對他行禮,便說道:“此去何處?如此匆忙?”
“晚輩去年與人在景州城有約,現取赴約罷了。唯恐錯了時間,失了信譽,這才匆匆趕去。”餘風清答道。
正陽半響未曾說話,獨自走在前面,他沒有發話,餘風清就只好牽著馬,一個人默默跟在身後。過了半響,才見正陽說道:“此行不吉,恐有血光之災。不如隨我去嵩山如何?彼時天下英豪匯聚,亦可多有一些見識,勝過獨自一人去會那無妄之災。”
“這……這恐怕不可。晚輩謝過前輩美意。只是若失信於人,實在於心難安。”餘風清應道。
“罷了,罷了!”正陽揮了揮手,嘆道“早知你不會聽老道之言的。既然如此,你且陪老道走一程吧,我也是北上,倒不會誤了你行程。如此甚好。”似乎是在與餘風清商議,卻更似自言自語。
餘風清也不知該說什麼,既然如此,他也就隨後慢慢走起來,權當休息也好。
“可曾去過關外?”忽地,正陽問道。
餘風清聞言,自是以為師傅陸伯霆早就對他提過自己去過大草原的事,便以為他是明知故問了,答道:“年前才回的。”
這下正陽倒是一愣,雖是跟在他身後,餘風清也能猜得此刻正陽定然神色有變。心裡覺得奇怪,餘風清忍不住問道:“恕晚輩多嘴,道長為何如此?叫人覺得怪異。”
“宿命既已相逢,貧道也無計可施了。一點碎星高空立,謫落凡塵其勢驚。兩風吹過情緣曲,難結連理二界分。既是前緣難避過,老道豈可亂說明。”又是一番嘆氣,正陽便恢復了開始時的神色。
“不知道長進來可曾見過無陽道長?”餘風清想起無陽對自己的恩情,問道。
“嗯,不枉我師兄看重於你。我前不久才離開清虛觀,他也在觀中,好像你的爹爹也在那裡。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師兄多年前收了你爹爹做俗家弟子,沒想到現在又傳你大道。”
餘風清聞言,便是猜到,定是魚餘思賢在清虛觀了。又問道:“不知道長可知,我爹爹是何時到的那裡?”
“具體不是很清楚,如果此時他還在那裡,應該有一年的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