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第1/3 頁)
公曆1920年8月27日,蘇俄與白軍在烏法簽訂了和平協議。
協議規定,雙方以烏拉爾山脈為界,以東包括西西伯利亞平原,亞馬爾半島,新地島均屬西伯利亞政府統轄,以西地區,包括原沙俄在歐洲疆域均歸於蘇俄政府。
在西伯利亞大鐵路歐洲段,雙方出現了分歧。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決定以喀山站為分界點,以西到莫斯科段屬蘇俄政府運營,以東到鄂木斯克歸西伯利亞政府。雙方可在己方運營路段組織鐵道守衛隊,作為中心點的喀山實行共管,但雙方均不得在此設兵,任何挑釁行為都將被視為戰爭的訊號。
從協議簽訂開始,蘇俄政府與西伯利亞政府需依照條款規定,從非管轄地撤軍。
協議還對交換戰俘,歸還被俘戰艦做了規定。最遲十月底,被俘計程車兵和武裝平民都將被釋放。
由於蘇俄與白軍在陸地海上互有勝負,戰爭賠償自始至終沒有被提及。
在談判過程中,華夏代表建議雙方可以考慮在喀山等地設立“自由貿易點”,允許國內國外的商人在此辦廠,開設店鋪,蘇俄與西伯利亞政府分別派遣人員,共同管理該地的稅收,制定各項規章。
這一提議得到了英法的贊成,西伯利亞政府代表沒有反對,蘇俄談判代表經過與莫斯科溝通,也表示同意。
蘇俄要恢復經濟,西伯利亞政府也要為長遠做打算,貿易恢復,商品流通,對雙方都有好處。
“同意。”
“同意。”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蘇俄政府與西伯利亞政府代表在和平協議簽字。
自此,俄國出現了兩個“合法”政府並存的局面。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後很長時間才被打破。後世習慣將布林什維克政府稱為蘇俄,而將高爾察克和沙皇后裔共同領導的西伯利亞政府稱為白俄。
為俄國帶來和平的烏法談判與《烏法和平協議》,因其象徵意義和深遠影響被載入史冊。
但在喀山等地設立自由貿易點這一問題,後世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俄國國內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列強國家為進一步在俄羅斯攫取利益設下的煙霧彈。
“很顯然,華夏,大不列顛,法蘭西在當時達成了密謀。他們對俄羅斯礦產和黃金的掠奪,就是最好的證據。從烏髮協議簽訂到德國再次挑起世界大戰的二十年內,他們以極少的代價,從俄羅斯獲得了難以計數的財富!”
不過,也有相當數量的人持反對意見,“若是沒有這些貿易點,俄國的經濟很難在短時間內回暖。不能否認,華夏和英法等國的商業行為,的確對俄國有不小的幫助。”
爭論一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也沒分出結果。
在此期間,還曾有人尋找史料,試圖解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黃金之謎。幾百噸的黃金,在西伯利亞神秘失蹤。無論是蘇俄政府還是白俄政府,都否認這批黃金落在自己手裡。羅曼諾夫王室後裔還曾公開指責蘇俄政府派遣軍隊,從喀山的國庫中盜走了這批黃金。
蘇俄卻指責白俄血口噴人,全部都是汙衊!黃金肯定是被當時的西伯利亞政府得到了,否則,白俄的經濟如何能恢復得如此迅速?
雙方都沒有切實證據,最終只能停留在打口水仗上。
有人提出,黃金的失蹤或許與當時在俄國的歐洲干涉軍有關,另有觀點認為,黃金實際落在了華夏人手裡,但這種說法比蘇俄和白俄的互相指責更不靠譜。
不過,大多數人都無法想到,往往最不靠譜的答案,才是事實的真相。
無論後世的人如何想,當時絕大多數的俄國人都在為停戰感到高興。
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戰爭。戰爭讓俄國的經濟停擺,人民生活困苦,無論是後方還是前線計程車兵都厭惡了打仗。
但所有人都沒能想到,不再和外國人打仗,內戰卻又爆發。
三年的內戰,俄國的農業,商業都遭到了徹底的破壞,雙方軍隊過處,最先遭殃的永遠是平民百姓。
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已經達到了最高點。他們所期望的之後一件事,那就是和平!
“戰爭結束了!”
莫斯科和鄂木斯克當地的報紙,第一時間報道了停戰的訊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互相詢問訊息是否確實,直到政府公開宣佈和平協議已經簽訂,全面停火,一時間,歡呼聲充斥了所有角落。
“上帝,感謝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