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朗聲稟報戰況。
岳飛頜首以示嘉獎,這可算得不小的軍功:五十人擊敗近千騎金兵,一照面就斬了別人的千夫長,致使金兵大潰!
楊峻在一旁有些發悚:這就是岳家軍!
這個千人隊,不問可知,該是兀朮派遣出來察看偃城動靜的,若給他們長驅直到偃城,後續的兀朮大隊就來得快了,眼下百來人,不知道有幾人能夠逃得生路!而這一潰去,至少讓兀朮一兩日內不敢妄動,等他探明虛實,張憲大軍早已經趕到了。
傷兵送回城中,城門上的軍士已經大叫起來:“快稟嶽帥——選鋒軍到了!”
地面微微顫動,遠處有“嶽”字旗大張,馬蹄聲如潮水般自旗下湧來。
城門下,楊峻心頭一寬,知道自己還可多活兩日——陪著嶽偶像用兵,需要神經比較大條才行。
………【第十六章 命在旦夕計何出?籌謀。】………
小小偃城,轉眼變成一座大兵營。
城中為數不多的百姓,已經在岳家軍的勸說下全部離城南遷。選鋒軍3000精騎,是岳家軍中除背嵬軍外最精銳的部隊,立即負擔起了保衛帥營之職。不過岳飛並沒有因此而高枕無憂,從當晚起,三百騎分為六隊,不斷往臨穎方向哨探,看兀朮有沒有什麼動靜。
但相較於此前不到兩千雜牌軍對上兀朮的15000精銳,眼下的岳家軍已經有了一戰之力。岳飛雖然仍是小心翼翼,卻已經可以睡得安穩了。
楊峻卻不能像岳飛般指揮若定,更加睡不安穩。
“小商河!小商河!”
若是小說裡跟事實出入不大,過兩天就是自己的忌日!
“不行!得想出個辦法來!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楊峻在中軍統制帳內咬牙切齒。
城外選鋒軍已經安營紮寨,兀朮一時間還沒有動作,入夜後,天氣轉涼,月華微張,熾熱漸散,偃城裡外諸軍,都獲得了大戰前難得的一夕安寢。除了城牆上的宿衛,連馬也不肯多嘶一聲,安靜得可以聽到牆角的蟲鳴。
如此良辰美景,只有咱們的楊大科長睡不下去。
怎麼辦!
逃,是最不體面的活命方式——再說岳家軍軍法無情,若是出了個逃命統制,嶽某人恐怕就不會顧忌兄弟之情了!
再說了,不僅富貴險中求,眼下的生路也須險中求,不經過這場硬仗,不要說自己的生路,就是這岳家軍的生路,也是危若累卵,逃得了一時,也逃不過一世!
按自己記得的記載,正是史上的楊再興,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兀朮大軍直撲偃城,二度攻殺至岳家軍帥營,為張憲率大軍逼退兀朮主力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正是小商河一戰,讓兀朮深知再也不能打嶽習本人的主意,老老實實力投入到穎昌之戰中,為後續的岳家軍大勝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史上的楊某人,確實當得起“重如泰山”四個字,雖然所部三百人無一生還,卻是死得物有所值,並非隨便當得的一個炮灰。
不過到了楊峻這裡,要不要為這大宋朝的安穩而喪生,就需要太高的政治覺悟了。
“*!老子就算保住南宋六十年江山,最後子孫輩也抗不過忽必烈的鐵騎!最多為楊家族譜添一個冤死鬼,當真有多值麼?”楊同志一旦脫離了組織的教育與領導,思想覺悟立碼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不要說“大公無私”,眼下連“先公後私”都很困難了。
“老子死得再英雄,也不過為嶽武穆同志多賺幾滴眼淚,何苦來哉!”楊某人在臨時搭就的木板上輾轉反側,為這個不太遠大的前景很是憤憤不平。
不過,考慮到“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無從選擇,最後楊峻還是把主要的腦筋用到怎麼“公私兼顧”上來:“怎麼才能既上戰場,又不致於在小商河掛掉!”
這已經是楊同志與嶽偶象的最大公約數了。
“不行!冷靜!冷靜!一定能夠想出辦法!”
楊峻坐了起來,在月色下開始籌劃即將發生的這一戰。
史上的楊再興之死,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一是“卒遇敵”,根據就不知道會在小商河與兀朮的大軍對上,完全沒有準備。
二是所部兵力太少,不過三百背嵬軍,完全無法與大隊金力相抗——開玩笑,300人對上10萬人,是什麼概念?
三是死因“純屬意外”!居然不是因為受傷過重,而是馬踏河泥,陷足其中而死!
楊峻已經看過屬於自己的魚鱗護甲,全副披掛大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