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第二十七章 螳螂捉蟬,黃雀在後!勝機?】………
“若非楊兄弟提醒,險些誤了大事!——這是兀朮釣我岳家軍的餌!大軍必已趕往穎昌!”
張憲一把揪住楊峻,眼中有些異彩。
(*——楊峻暗罵——老子又不是玻璃!)
“前軍、遊奕軍聽令,楊統制為先鋒,率騎兵一萬趕往穎昌,其餘騎兵在臨穎城攻下後,隨我前往!”
張憲決不是一個不知兵的主,史上他打下臨穎之後,在城中休整,以致錯過了穎昌之戰,讓岳雲幾乎命喪穎昌城外,而這一仗辛苦之處遠甚於偃城之役。
猶豫了一下,張憲補充了一句:“前部諸軍,權由楊統制排程!”
遊奕軍、前軍、中軍其他將領看楊峻的眼光頓時不同,能夠享有這個權利的,至少也是副都統,不過以楊統制在偃城外的表現,這一仗後若不升職,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楊峻心中大安:有了這上萬騎兵的指揮權,大約總不至於掛在穎昌城外吧?
為策萬全,十隊偵騎仍然提前十里出發,楊峻率大隊隨後跟上,且一律人銜枚,馬摘鈴,火把全滅,借月光行軍,以襲營的標準前進。
果然,還不到寅時,前方偵騎返回——已經發現兀朮大軍——且距離穎昌不到十五里了!
不過還好的是,兀朮並沒有全速前進,而是正在途中稍事休整,大軍外圍草草地圍了一圈防禦器械,但看得出來,前半夜一定在快速行軍,此刻坐地而歇,不過是讓累壞了的步軍喘口氣,好一鼓作氣直撲穎昌。
“統制,兀朮大軍已趕了一日一夜,此刻若我軍上前去……”高林湊上來小聲出主意。
“急什麼?”楊峻橫了他一眼:“傳令,咱們也停下來歇息!”
此時天邊還沒有一絲曙色,月光下,上萬人馬即在臨穎至穎昌的大道旁席地而坐,靜候軍令,高林等人也罷了,猜測楊統制大約總有深意,其他兩軍將校們卻聲嘀咕,不知道楊峻葫蘆裡裝什麼藥。
“兀朮老賊——楊再興算是葬送在你手裡,老子不想為趙構賣命,這一仗權當為楊家先祖報此大仇吧。”楊峻在馬背上不肯下來,心中默默盤算。從近九百年後過來的人,對金、宋都沒有什麼感覺,說得大條一點,都是中華民族先祖,以後再怎麼打,遲早都是一家人,說得近一些,亂世人不如盛世犬,嶽老大尚且前途不妙,自己何必拼了老命去送死?
即使勝了這一仗又如何?官加一級,更容易被秦檜盯上,說不定以後兀朮在和談條件中,再加上一條:“宰了岳飛和楊再興,再和談!”
那時就算是萬人敵,也敵不過大宋權臣!
所以保命的本錢越多越好,首先是在戰場上活下去。
小商河一役,讓楊峻信心暴漲,知道自己畢竟佔了先機,有後世知識墊底,已經逃得性命,若用兵再熟練一些,給兀朮一次慘敗應該不難。眼下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史上的楊再興,恐怕從來沒有統率過這麼多人馬吧,岳家軍中,統制就有22位,副將以上就有80多人,昔日的楊統制,多半隻是岳飛手中的一柄利矛,指揮能力恐怕不見得多突出,否則也不會征戰十餘年後,仍是以單槍匹馬的戰功聞名於後世了。
探子陸續把兀朮的動靜報來,直到卯時,兀朮才下令整軍出發,不過這一次輪到楊峻瞪圓雙眼了:“什麼?鑼鼓喧天?還旌旗數里?有沒有搞錯?兀朮是去攻城還是唱戲?還帶了軍樂團?還吹嗩吶!”
不過,探子報回的軍情還是讓楊峻暗自慶幸,早先沒有貿然出擊是對的:兀朮騎兵就不下三萬,步軍約十萬,這樣的兵力,在野外就算遇到突襲,也不會沒有一戰之力,換成史上真正的楊再興,早已經不顧一切撲上去了,只是結果如何,就難以逆料了。
岳家軍騎兵果然軍紀嚴明,雖然多數戰士只是略眯了一下眼,此刻還睡眼惺鬆,但軍令一下,片刻間上萬騎就已經上馬,作好出發準備。
已經修整了一個多時辰,張憲仍然沒到,看來臨穎打得並不很順利。
距離穎昌城還有十來裡的時候,楊峻再次下令大軍休整。
遊奕軍統制派一名騎兵上前詢問,楊峻只給了兩個字:“軍令!”
兀朮大軍一路上綿延近十里,此刻已經到穎昌城下了,但大軍布開,遠在穎昌城五里外也有軍馬移動,而遠在十里外,穎昌城下的喧囂與鼓號就已經能夠聽到了,再進一步的話,恐怕兀朮未必肯全力攻城。
岳家軍前隊隱在離城十里外,兀朮沒有仔細堪察,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