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再興眼中冒火。鐵槍舞出一團團槍花,只在鐵錐將至處鋪開數尺,但那鐵錐無論如何靈動,最後總如倦鳥歸巢般落入巢中,再被撞得有如折翼般亂墜。
孛迭才交手數擊,便大感絕望,只見楊再興鐵槍每交擊一次。便離自己近了數尺。若再擊數次,鐵錐的遠距離攻擊優勢便蕩然無存。雖然可以攻擊得更快些,卻難留後手自衛,不由得心下焦燥,手上更是劇痛起來。
恰在此時,岸邊一陣亂響,又有數艘大船靠岸,湧下近千金軍,這是最後一批隨孛迭過河地金軍了,適才在根深葉茂面上與船工們相搏,好不容易才奪得掌控權,駛至岸邊,卻已經形勢大壞,個個急著上岸逃生。
楊再興本待不顧,卻忽然恍悟道:“快!救駕!”
周圍數百騎堪堪結束廝殺的岳家軍聞聲,急忙往金人聚集處殺去,其中有三百餘金軍碰巧接近了趙桓車駕所在,護駕者也不過一二百騎,形勢當真千鈞一髮,楊再興再沒了與孛迭對決的念頭,鐵槍挑處,將孛迭鐵錐挑得遠遠盪開,覷得空檔得衝往趙桓車駕處,若是趙桓出了事,這一戰至少失敗了一半,相較之下,殺一個孛迭算得甚麼?
楊再興鐵槍所至之處,如錐破浪,這三百餘騎生生將已經聚攏並靠近趙桓地數百金軍撞得稀爛,哭嚎聲震天,個個四下奪路而逃,哪具還敢去動趙桓的腦筋?
孛迭此刻卻有如適才的嶽霖一般,曉得這一亂實際上救了自己的性命,當下也不再與圖楊再興廝殺,拔轉馬頭往北便奔,身後只稀稀疏疏跟了十餘騎,其餘金軍盡被殺散了。
嶽霖待河邊安定,再不見活地金人,才慨然對楊再興道:“叔叔,可惜逃了完顏亨!”
楊再興卻笑道:“不妨,今日為叔才出了七寶山下一口濁氣,異日必殺此賊!只要保得御駕平安,便放此子多活幾日,值得甚麼!”
隨後二人並馬至趙桓車駕前,楊再興甲冑在身不能全禮,就這麼下馬立在河邊,拱手對趙桓道:“陛下,臣等救駕來遲!天佑大宋,未令賊子各逞,此為臣等之福矣!”
大河邊上,岳家軍士卒紛紛跪下。
“萬歲!萬歲!萬歲!”
一萬五千餘將士在河邊高呼,響徹數十里。自靖康之後,二帝北上,至此終於盡歸宋人手中,雖未能盡雪前恥,也稍可慰大宋臣民了!
迎還二聖,一直是岳飛的夢想,眼下這般從金人手中強奪了一帝回來,岳飛在天之靈,是否稍可寬懷?
………【第二百六十三章 御駕返澤州,雄師戰河北。出擊!】………
趙桓緩緩下車,鬚眉皆顫,東方已經漸白,映得趙桓頭上白髮如雪,才五十許的人,卻如六七十歲的蒼蒼老翁,想來在南在北,亡國之主的日子當真不好過之至。
這一夜來更是大起大落,生死只在一線間,縱然趙桓對自家生死已經看得麻木,但只要隨孛迭北上幽燕,此生若想再返開封,便只能在夢中了!
是以自出宣德門,趙桓一路上老淚縱橫,卻為虎狼之兵所挾,哪裡有半點生路?
誰料才過大河,車駕未穩,便聽得耳畔刀槍絞擊聲不絕。廝殺聲驚天動地,那一霎,似又回到靖康年城破之前的時刻,驚懼之間竟然心魄動搖,喜懼交集,不過片刻之間,便已經明悟過來:岳家軍在金人渡河一半的關鍵時刻,發動了空前規模的襲擊,併成功地掌控了大河弱岸的局勢,很快,自己所在的車駕四周,都圍滿了鐵甲精騎,這可是大宋的好兒郎們!再也不是金國的蠻兵了!
趙桓曉得當時還在生死一線間,連伸頭往外多看一眼都不敢,只能在車簾縫隙間往外偷覷,對這場廝殺的結果充滿了期待,如幼時蒙父皇親訓,或者大婚之夜初見太子妃,心如撞鹿,不知是禍是福。
但形勢終於慢慢明瞭,金人的嚎叫聲漸漸稀疏並遠去,周圍聽到的都是久違的大宋軍令聲,縱然偶有小規模的金人反擊,妄圖欺近車駕,也都旋即被強悍的岳家軍精騎撲滅,再不能形成威脅。
待大事抵定,河邊只聞水響,大軍已經控制住河邊的一切,再也聽不到大隊人馬移動,趙桓止不住淚如泉湧:自己終於重回到大宋子民之間了!
聽到楊再興上前見駕的聲音。趙桓在車內努力地止住老淚,拭乾臉面,迎著清爽的河風掀簾而出,面前一位少年英雄,一位長鬚悍將拱手而立。不問可知,年長者必為楊再興了。
岳家軍將士見趙桓現身,高呼萬歲之聲響振大河兩岸。趙桓也自心潮澎湃。這聲音與前幾日開封大殿上酈瓊孤零零的聲音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在時隔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