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了午時,稍微回暖,風雪稍霽,才會集眾臣議事。便是如此,也非逐日上朝,而是三五日方得一朝會。平日裡需要天天入覲的,只有尚書省中樞眾僚屬,以及左右丞等重臣。完顏亮對八姓勳舊早看不順眼,除了唐括辯等心腹,寧可信任突厥人、漢人等,也不肯與女真重臣議事,這一點在尚書省的舊班底便可看出來。
“陛下!”領行臺尚書省事秉德奏道:“臣等連日相商,現有天德新政六端,須頒行天下:曰勵官守、務農時、慎刑罰、揚側陋、恤窮民、審才實,此六者,皆先東昏所不能為,而大金一日不可少者,欲安天下,定乾坤,舍此六者不可為!臣等鄙陋,惟陛下裁之!”
完顏亮持奏疏在手,思之再三。沉吟道:“此六者固然為立國之本,然國亂初定,還須再加節財用一項,方是君臣共渡時艱之策,丞相且照此頒行吧!”
眾臣僚聞說,自然諛辭如潮,將馬屁拍得震天價響。
二月裡。封長子完顏元壽為崇王,立為太子,同時,完顏亮也曉得北方未靖,忽圖刺日日以報仇為念,蒙古諸部騷擾不絕,此非南下用兵之時,秦檜雖在朝中,仍懼宋主一旦趁金國之變揮師北上以圖中原,是以下旨,為天水郡公(宋徽宗)僅存的兩位孫女發放月俸,不必受金人之辱,同時也與唐括辯等密商,當遣使南下臨安,一面結之以恩,一面脅之以威。
“若要令南人有所畏懼,舍孛迭外,非耶律慎思之子莫辦!”唐括辯舉薦道。
完顏亮卻大笑:“果然好人選。此子方為兵部尚書,南下一窺南人虛實,也還不錯,來人哪,宣阿列!”
耶律慎思自遼歸宋,金主賜姓完顏,其子阿列也隨了完顏之姓,名為完顏元宜。久在兵部行走,屬少壯派一類,勇武完於上京,頗得完顏亮信重。是以才登大位,即命其為兵部尚書。
是月,大金兵部尚書為曉諭江南使,兼為大金賀宋正旦使,賚天水郡公傳國玉帶返臨安,以示恩遇,至於大金國為什麼讓一介堂堂兵部尚書充當這等雜役使節。鄭而重之地率眾南下。則只得由趙構與眾臣自行解讀其用意了。
“陛下!”當朝太傅,完顏封之為原王地完顏宗本聞訊。大是不快,直闖入宮詰問完顏亮:“宋人不過奴才輩爾,如今屈大國以事小,寧不為天下笑乎?為叔等隨先皇不畏箭矢,死生以共,方打下這大金江山,如何子侄輩卻這般小家子氣?”
完顏亮哪裡會將這等倚老賣老的皇叔放在眼裡?雖是自家父親完顏宗乾的兄弟,也不甚敬重,聞得此說,耐著性子解釋道:“王叔多慮了,南人叵測,不可信重,朕是曉得的,但天下方由亂入治,可結之以恩,不宜觸之以隙,待北方諸賊擊退時節,再作道理。眼下大金舉國之力盡在漠北苦寒之地,倘宋國探得大金虛實,興兵北上,只怕河北轉眼易主,豈不枉費了王叔與祖輩們一番辛苦?”
“哈哈哈哈!”完顏宗本大笑出宮,一面走一面道:“宗幹之子,何其怯懦!罷罷罷!大金國一帝不如一帝,唉!”
完顏亮先前隱忍不發,待完顏宗本背影消失,拔出腰間寶刀,端詳片刻,一刀斫在殿中柱上,罵道:“老賊敢面辱朕如小兒?!不知死活的東西!以朕為完顏乎?看汝等能快活到幾時!”
其時的河北地面上,春風漸漸化開凍土,得了一年大豐收的河東諸州縣,早早就劃分了土地,凡過河而北地宋民,人人分得二十頃土地,河東州縣照例貸以兩年的錢糧、種子、農具、牲畜,並由岳家軍協助諸縣民眾建房,是以一冬下來,河東全無饑饉凍餒之屬,按張皓的話說:“自上苦以來未聞矣!”若非河東州縣得澤州樞密相府財力支援,哪能如此?
楊再興在相府內,與洪皓、高林、嶽霖等道:“上京諸般訊息傳來,可見完顏亮一時間只顧徵發民,北修牆壕,對大宋則結之以恩,一時間必不致南下,倒是那開封府中孛迭,領了行臺元帥之職,此人好勇鬥狠,與某倒有些舊賬,不知敢不敢來算,但放著澤州在此,只要完顏亮不敢大舉南下,料那賊子便出開封,也難有作為!開春以後,河東以屯田為第一要務,軍中諸般訓練一月內可以稍緩,但種地之事卻半點也耽誤不得,嶽霖初到河北,潞州屯田之事,盡委於賢侄,不可輕忽!”
嶽霖聞說,拱手恭敬應道:“是,謹遵臺旨!”
楊再興一拍他肩頭,笑道:“三公子這般拘禮?記下了,在為叔面前,便是叔侄敘話,不須這等拘束,試問先生、高兄弟,看為叔可是那般作官的人?臨安諸輩,往往以廟堂棟樑自居,哪裡治得事來?治事之人,不在禮節上!若是不能盡職,為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