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只要引進了晉城商號,開封的交易環境哪裡是其他榷場可比的!城中數萬戶宋人自不必說,雖只是故宋舊都,不能與當年全盛時相比,但殘存的街巷房舍也遠非其他城市可比,除了臨安新都人口繁盛之外。當今天下,若論宮室之盛,連上京、燕京也有所不及。其間各種交易市場齊備,只是久無客商往來,已經荒廢得有些不堪了。如今得晉城商號入駐,江南財貨一時驟湧而至。不僅故都稍復生機,連河北金國、西夏地客商也聞訊而至,不數月間就大大超過晉城榷場規模,以至到年底時,瓊月入稅金就達四萬餘,晉城更是專門興建府庫,用於堆放從開封運來的銀兩,楊再興所賺。七倍於瓊
將大宋給金國的賠款盡數賺了回來!
但開封分號初創之際,楊再興卻無暇過問生意。四月底時,太行山下麥熟,上萬頃金黃的麥田才是楊再興地最愛,此時澤州府已經盡復舊觀,除了府衙所在的晉城足足安置了近七萬宋民,其他如沁水、高平、陵川等縣治也晉城軍掌握之中,每縣安置太行宋民近兩萬之數,一府四城中。竟然達到了十二萬人口。當年俠義社諸寨中宋民自然全數下了山,只留得不到千人地兵馬留守關隘,其他太行義軍也聞風而來,只是肯併入晉城軍的就在晉城入夥,不肯伏楊再興轄制的卻率部在三縣城中各佔一塊,只要不違昔年鄂州岳家軍法令。也就無人去管他,但各城的城防與稅收,卻是王蘭一手掌控,各寨主們只能在城外屯田,別無進項,只是比山上好過些罷了。
有了如此規模地人口,才有可能大規模屯田,晉城軍自不必說。今年的麥子就有三成是他們種的,其餘才是晉城宋人所種,五月初收割後,畝產兩石有餘。光是軍用糧庫中就多了三萬六千石糧食,楊再興心中大定,這些糧食足夠全軍一年之用,還不算去年的陳糧,雖然在去年四千多人馬地基礎上已經擴大到了一萬二千兵馬,卻也糧草足用,若加上城中百姓所獲糧食,便是有大戰暴發,晉城足可守得一年而不乏糧!
但今年不僅要計較守城,更要計較擴軍!若是擴至三萬兵馬,則眼下的倉庫中糧草不足半年之用。這可不是楊再興的目標!羅彥隨即得令,率軍出城種田,將夏糧種植擴大到兩萬頃,雖然是精兵過萬,這項工程仍花了月餘時間才小有所成,城中百姓駭然:晉城軍所種糧食,居然比城中數萬宋民種的還多!但軍中漢子嘖有煩言:“咱老子當兵,本是抗賊安民地,哪曉得還是脫不了種田的本份!”只是這愚魯漢子一句話才說出口,眾人臉色大變,王蘭恰好出現,從背後給了他一個暴慄:“作死!你曉得甚麼?當年嶽爺率軍北伐前,足足在鄂州種了六年的糧!你當是玩的麼?國無糧則不穩,軍無糧則不安,你還等著朝廷給你發糧草來?”
—
眾軍不敢再議論,等王蘭去後,都是咋舌不已。
五月起,江南各路晉城商號俱接到楊再興之令,要求選拔精壯漢子北上晉城從軍,其中軍在河北,且家小俱無地優先,若家人在太行、晉城者也可,其餘江南人氏則不在此列,若有江南人氏堅欲參加晉城軍者,須是家中有兄弟方可,獨子一概不收。此令一下,江南各分號沸騰起來,各分號主事那裡都吵得不可開交。
“王爺,某家又不會算賬,這一年多隻是搬貨、押車,實在悶得狠了!當年在宗澤爺爺麾下,咱也殺過金賊,便讓咱家去晉城罷!”一名虯髯大漢堵在鄂州分號門前,與王瀚宇爭個不休。王瀚宇苦笑道:“秦大哥便是這等急公好義,鄂州分號哪個不曉得?只是大戰一起,經年累月,大哥當年固然勇矣,如今快抱孫子了,便好生在家納福,莫去遭那份罪!”
這姓秦的漢子擺明了不服:“抱孫子算個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咱家那小子都娶了媳婦,留在江南,死了也不過多一個土堆,值得甚麼?嶽爺爺當年也還大我三歲,不是照樣上陣殺敵麼?王爺放心,老秦這把骨頭還沒有松,不信你試試!”一邊說一邊擼起袖子,展示臂肌,讓王瀚宇哭笑不得:“秦大哥,這書中說得明白,年過四旬地一概不要,豈是兄弟要為難你?”
這邊王瀚宇苦苦勸一老將,那邊建州莫雨卻在推託一個小夥子。
“莫爺!周宇給您老跪下了!求您讓咱到晉城去吧!咱家就是澤州高平人,過河時節就沒了家人,若不是叔叔伯伯給口江水米漿,早已經死在了京西路上,如今在此間舉目無親,何不讓咱到晉城楊爺處學些神槍本事,日後給家中長輩們報仇!”小夥子跪在莫雨面前不肯起來,周圍一圈漢子都是眼眶一紅,莫雨苦笑:“周宇快起來,不是爺不收你,這建州分號中,這些年哪一個不把你當子侄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