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如今不同,只能講成敗,不可看對錯!南下直取臨洮,通川中大宋境內,甚為便宜,若取道京兆府,則可直通鄂州軍中,與舊時兄弟共抗金賊,豈不快哉?此是對錯;但若是南下,且不論以疲兵攻高城,能否便取,只要岳家軍一入宋境,得臨安一旨,著嶽雷往臨安覲見,嶽雷去是不去?若秦檜挾聖意下旨,命楊存忠北上接管岳家軍,此旨接是不接?”
楊再興四顧之下,見諸將開始有些恍然,這才接著道:“若遵臨安之意,則北伐大計成空,若不遵旨,則坐實嶽雷逆臣賊子之名,嶽帥之鑑不遠,吾輩豈能再陷嶽雷於不義?若臨安不能下旨令鄂州軍北上恢復舊地,不能為嶽帥洗雪冤案,岳家軍絕不可南下!”
牛皋在諸將之中,是第一個聽到這番說辭的,其時還在太原府還軍汾州時節,眼下京西路諸城唾手可得,心中又癢,只是不敢開口罷了,再聽楊再興一番剖白,心下大是歎服:“老楊這廝,不但鐵槍,也稱得上鐵嘴!”
眾將卻凜然受教,心知楊再興並非小氣之人,但嶽雷南下,多半仍是岳飛下場,甚至更慘,當下再無人敢開口勸大軍南下,趙雲囁嚅道:“楊兄弟,老夫愚昧,幾乎令二公子身陷險境!楊兄弟放心,自此咱家再不敢有悖軍令,全聽楊兄弟吩咐!”
楊再興哈哈一笑,拍拍趙雲肩頭:“自家兄弟,客氣甚麼?只是此後某家也吩咐不了趙兄………趙兄兵馬還須隨嶽雷鎮守渭州,此處數十年前為大宋與夏國征戰之所在,也是金賊北上反撲必經之所,渭州無恙,則河東自安,此事非同小可,是以非嶽雷不可擔當,趙兄可願輔佐嶽雷治此數州之地?”
趙雲熱血上湧:“是極!老夫這百多斤。便交與二公子了!當日賊子著某家去任甚麼平陽府路副總管,被老夫將信使殺了個乾淨,此番這官兒卻連印信也無,老夫便當定了!哈哈哈!”
城樓上眾將皆是一笑。
牛皋咳了一聲,腆著臉道:“老楊,這渭州雖險要。卻容不下許多兵馬,這三萬多兵馬,總不成在此閒耍,能否讓老牛帶些兒郎們,卻與賊子們在渭河上耍耍?”
楊再興破顏而笑:“早等著你開口呢!還想著耍!牛副帥此番莫辭勞苦,只怕耍子的機會不能夠再有了:大軍只留一萬在此,其餘大部北返。副帥須坐鎮汾州。召集河東流民各歸城池,種植夏糧,河東數十州縣,皆由岳家軍訓練廂兵,澤州打造兵甲,再屯田數年,那時兵甲完備,錢糧充足,定當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北上幽燕!直搗黃龍!”
眾將一時間氣血沸騰。都意氣難平。這才盡去起初時地不如意,開始計算將來北上光景。
“是矣!恢復河北,是岳家軍本份事,豈可假手旁人?牛兄,三年之內,河東百萬人口,楊某要十萬精兵。能做到否?”楊再興直視牛皋。挑釁似地逼問。
“老楊!莫欺某家年老!”牛皋暴喝道:“願立軍令狀!”
眾將大笑。
“楊叔叔此間事了,將往何處?”嶽雷見自家守渭州至延安一路。河東已經交給牛皋,卻沒聽說楊再興下落,忍不住追問。
“呵呵!”楊再興捋須一笑:“某家是大金國澤州府尹,此番不返所任州治事,難道與一眾太行山賊上山落草不成?”
眾將又是一陳暴笑。
臨安城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臣知荊南府劉伏奏:近者奉旨宣撫河東,察有故罪臣岳飛次子嶽雷者,召集河東、太行義民,北上克復太原至汾州諸府,南下殺賊至解州、渭州之界,取州縣五十有一,破敵行臺元帥撒離喝、開府儀同三司阿魯補等輩,殲敵酋所部逾十萬計,河北賊軍為之十去其八,江淮間皆乏兵馬守備。此功實堪為靖康以來難能者,雖臣昔年以微末之功,仍難副之,此為大宋之福。河東黎庶,鹹慶王師復至,臣所過之處,故宋人心猶在,俱還就宋服,臣敢以此為賀,伏候敕旨。”
此書雖為急奏,不曾廣為宣揚,但中樞也不敢稍加阻滯,除錄下副本之外,直接送入大內,卻不曉得為何三五日之內,臨安城中瓦子裡坊,盡在傳揚,道是朝庭遣人至河東查訪,已經勘實嶽雷收復河東,臨安城中河北南遷宋人個個以手加額,江南富室多有設宴西湖大加慶賀者。只是這番喜氣卻令大內著實為難,昔年有李廣難封,如今卻有嶽雷也難封!
秦檜自然坐立不安,雖連日進宮,卻得趙構明旨,令嶺南管見州對嶽門諸人優加撫慰。此事可大可小,若嶽雷再立幾個功勞,豈不是連岳飛也有赦免之日?
垂拱殿內,趙構對秦檜一番說辭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