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4 頁)
了一句:“李光無大臣體。”
李光見終不能改變大宋朝命運,次日便憤然求去,趙構卻並不希望滿朝都是秦檜黨羽,極力挽留道:“卿昨面叱秦檜,舉措如古人。朕退而嘆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但李光自知與秦檜相爭,哪裡有立足之地,遂再三上表求去,趙構無奈,只得讓他領了資政殿學士虛名,卻赴外任了個紹興知府的實職,最後又拗不過秦檜,再召李光回臨安任提舉洞霄宮的虛職才罷。可是當年岳飛獄成,李光哪裡坐得住,遂在臨安城中四處奔波,為岳飛求告,言語中頗忤秦檜與万俟禼等人,深為兩人所恨,遂由万俟禼上奏李光有“陰懷怨望”之罪,授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數年後又因秦檜之意貶於瓊州,遂與王蘭同舟。
王蘭聽罷,虎目含淚,拱手躬身道:“老大人如此為國,尚且遠放天邊,臨安城汙濁可想而知,此去瓊州,在下有幸隨行,必不令大人有失,只是在瓊州府中一切皆須小心在意,若有何急難處,著人尋晉城商號,或者可以襄助一二!”
李光扶起王蘭道:“將軍大事在河北,如何到了這等海外蠻荒之地?”
王蘭遂將楊再興大計托出,李光聽罷,捋須點頭:“近年來楊神槍舉動,江南士子頗有非議,謂楊神槍只曉得阿堵物,於恢復大計只怕生疏了,若非年內取了潞州,還不曉得有何種說法,老夫卻早早料定楊再興非是等閒之輩,昔時在臨安城中之舉,也不過聊以自晦而已,且看嶽案一成,楊神槍飄然而去,仗手中槍在河北開創偌大局面,豈是一眾短智豎子可比?江南士子未免眼界太小,容不下真英雄!便是此番令王將軍赴瓊設分號之事,也不無佈局之意,老夫倒還小瞧了楊神槍!”
王蘭聞李光對楊再興如此高的評價,也是大悅,卻道:“楊大哥一片忠心,天日可表,只是那秦檜直如此容不得人,才逼得大哥救嶽二公子上太行,如今雖四面是賊,反而過得自在些,諒那河北地面,兀朮尚不敢捋大宋神槍虎鬚,餘子何足道哉,只等兵精糧足,便是用兵之時,眼下雖行商賈之事,卻是為大業積蓄,大哥豈會與豎子一般見識!倒是李大人如此知己,若有機緣與大哥一晤,或者知之更深。”
隨後附耳對李光道:“眼下洪皓洪先生便在晉城澤州府衙中措畫大事,便是看不得臨安城中汙濁,才行此計,豈不勝於隱居葛嶺百倍?”
李光一愕,卻是若有所悟,苦笑道:“怪道葛嶺好大火!老夫在藤州,只恨秦檜趕盡殺絕,卻原來有這等安排,楊神槍好計!卻是便宜了洪皓小子,才返江南,又逃回江北,豈不謬哉,當日便不該離晉城而南下,如今去而後返,徒增關節。”
王蘭見李光色動,正要再說幾句,卻見一名官差緩緩*近,當下也不多言,反正在瓊州時間正長,以後有的是機會說話。遂一路無言,直至瓊州,此時瓊州下轄五邑,各自皆有港口,只是海船不多,往往只是補給之用,島上總共不足十萬人口,瓊州府州治所在,城內城外也才不足萬戶,果然煞是荒涼,到處皆是雜樹亂草叢生,猛獸蟲蛇猖獗,只有港口至州府沿路略有平安景象,其餘地方皆不堪行。
王蘭入城後,自與麾下夥計覓地買屋,安排分號開張事宜,手中有的是銀錢,雖然此處物價騰貴,也不愁沒錢支使,李光到後卻編入當地軍管,幸好有王蘭打點,將百十餘送至軍中諸統領校卒處,才讓李光未受苦楚,李光口中不言,卻深銘五內,與王蘭心照不宣罷了。
此時上京城外,一隊人馬匆匆而行,為首的一騎勒馬駐足,遙望上京城,輕輕“哼”了一聲,卻是當日與羅彥、朮赤在汪古部草原上擦肩而過地完顏亮!
………【第一百六十三章 楊大人賣書,洪夫子動疑。亂源!】………
安陳氏書鋪外,車水馬龍,十餘輛大車擠得街巷中行過,雖是大冬天的,門口十餘位夥計卻跑得鬢角生煙,一個個大藤箱重達四五十斤,將大車塞得滿滿的,車隊旁為首的老者負手立於橋頭,默默看著眼前眾人忙碌。書鋪年青的二主事陳雲亮小心翼翼地陪侍在旁,輕聲問道:“馬爺,這批要得忒急,書鋪中趕工半個月才出活,不曉得哪裡的買家,怎會要如此多的典籍?”
老馬斜睨他一眼,捋須微笑:“偏生你這小子話多,仔細叫你大哥掌你嘴!”
陳雲亮一伸舌頭,一驚一乍地:“馬爺可別,大哥手重,若是掌了嘴,怕是十天半個月的不能侍候馬爺。”
老馬哈哈一笑:“咱也不過是晉城商號中一小卒罷了,河北澤州府楊爺才曉得將這許多書有何用,生生照顧了你陳家,還來耍這等貧嘴!只是大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