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3/4 頁)
難,河北、江淮間必空虛,若要大舉北伐時,豈不便宜?”
嶽雷悚然道:“怪道侄兒要北上抗金時,楊叔叔如此爽快,原來卻有這等安排!羅叔叔如此折節與韃靼蠻子交往,定是為了楊叔叔大計,侄兒錯怪羅叔叔了!”
正說話間,地面顫動,天邊煙塵揚起,卻不是金軍大隊已經追來?眾人色變,迅速上馬,遠在金人現身之前就已經發動,此番金人勢在必得,不棄不離,幾天下來,蒙古諸部多半已經逃散,卻只有這克烈部與汪古部的大軍,仍聚作一處往西疾馳,一直沒追丟過,是以讓金人也不敢放棄,雙方遂成眼下的難解死局。
北方草原上你追我逐,南方臨安城中,卻是爭吵不休,城中肆坊,西湖酒樓,處處都有人在抗聲直言,秦檜在臨安城中雖布有眼錢,卻哪裡一時抓得過來,而且這等事再也沒有佐證的,抓到些滯留臨安待考地士子,以及太學地學子,往往訓誡之後,也不了了之。
韓世忠自鄂州返回臨安,一則將牛皋不幸地訊息帶回,京中略略有些聳動,但中樞密不宣示,眾人默然,朝堂上無人敢說半個字,民間自然不同,豈會沒有半點聲音?
“江淮間金人盡去,聞說那漠北夷人作亂,直逼上京。迫得金人回師自守,這才有此變。朝廷不借此良機收復河山
時機一去難返,朝中文武,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敢卻無,哀哉!”慶豐樓上,一間雅間內。一名青年慷慨激昂。言罷時政。借酒意倚欄望向西湖煙波,縱聲吟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方是吾輩男兒份內事,如今卻事筆硯間,求一書吏職而不得,朝中如此,何人與吾學班固之志哉?”
眾人鬨然,皆道“務觀兄豪氣干雲。當浮一大白,請!請!請!”
此人正是陸務觀、陸游。眼下正遊學京師,準備秋闈大試。
“務觀兄文章詩詞,天下無雙,此番定是頭名,若是效那班固遠赴蠻夷,大宋朝今科狀元,卻讓與誰?”一名士子舉杯遍問。眾人皆鬨然響應。陸游卻興味索然:“不是這話!朝中如此畏戰,徒為保全之計,縱然得了功名。為國效力,只怕終不能展胸中之志,豈不徒增煩惱?”
座中一人喝得半醉,將杯舉起,勸陸游道:“務觀的煩惱,某家也曉得些兒,還不是為了那唐?”
陸游憮然變色,旁邊人忙將那失言地士子勸走,陸游卻轉身對湖,眼中略略發潮。此時正是那賢妻唐++能不斷腸?去年今日,猶自在家中夫妻對座,詩酒唱和,卻被老母撞見,見陸游不務經典,卻與唐琬飲酒作詩,勃然大怒,只道這婦人終須壞了陸游學業,嚴母命下,終於保不得這段神仙姻緣,被棒打鴛鴦而散,寧不哀哉?此後雖發憤讀書,卻哪裡放得下心頭那道倩影?
此時的大內宮中,趙構也正與韋太后共飲,自太后南返,大內屢興宮室,這慈寧宮已經遠過早前的諸殿規模,趙構一片孝心倒也不是假的,只願太后能夠在受盡折磨之後,得以安享晚年。
“母后,此酒是瑗瑗兒送來,雖然烈了些兒,卻勝似北方酒,醇厚綿長,於母后身子無礙,請再盡一杯!”趙構小心將酒親奉至韋后前,眼下的韋后雖已經年過近六旬,卻哪裡像是老人?望之不過四旬年紀,倒與趙構相若,不似母子而似夫妻。自北方南返之後,韋后雖享了許多福澤,但時時自中夜驚醒,仍覺得身在上京,不時擁枕而泣,倒是在上京時學得喝酒消愁一途,至今未改,是以趙構也屢屢以此晉城老窖相敬,只要韋后開懷,便勝卻朝中大事順遂。
“皇兒,有一句話,本待不說,卻是哀家放不下心來,不得不說!”韋太后喝至半酣,忽然停杯,似是下了莫大決心,咬牙半晌,才猶豫道來。
趙構每當此時,便知道韋后要說及上京之事,當下勸慰道:“母后早已經兩世為人,既往者不可追,何必念念為執?今大宋福足猶過前朝,天下安定無事,此時不享些福,卻念舊事作甚?”
韋后卻像是渾身戰慄,不肯自安,便如這大內也不安全一樣,顫抖著說:“皇兒聽哀家說來:早年間隨侍哀家地張氏,生得模樣端正,先皇在時,也曾寵幸她,曾誕下一子,其時哀家正被貶斥,不曾見過此子,兩年後便是靖康之變,此女沒入宗峻家,聞說又產得一子,宗峻死後,遂俱入宗幹府中。眼下大金國皇帝,卻是宗峻之子,而朝中大將名完顏亮者,卻道是宗幹之子,只是哀家曾見過金帝一面,那,那,那金帝他,他,他,”
趙構見韋后惶懼不能說話,忙上去撫背安慰:“母后寬心,此間是臨安大內,諒那金帝不敢作甚!”韋后卻轉眼四顧,趙構揮手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