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究競是什麼原因促使羅斯福要殺掉蔣介石這位“盟友”呢?
首先,在戰略方針上美蔣存在根本分歧。二戰爆發後,美國從全球戰略考慮,決定聯合英國,首先對德作戰,對日採取守勢,實行“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美國在亞洲的戰略目標是透過向中國提供貸款和武器,使中國繼續抗日,為美國贏得對日決戰的準備時間。羅斯福指出:“維持中國的抗日具有美國國防第一線的作用。”在中國抗戰時期,美國向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國政府提供了10多億美元的貸款和大批物資,並泥大批美軍顧問來華幫助中國抗戰。
與羅斯福的願望相反,蔣介石的戰賂方針是“運用英美之力解決對日問題。”他接受美援的目的不是替別人作戰,而是儲存甚至壯大自身實力,為消滅其最終敵人——中國共產黨服務。蔣介石認為“日寇為癬疹之疾,乃心腹之思”,“只有消滅中共,才能完成我們的任務。”蔣介石深知:若同日軍拼光了本錢,戰後且不說消滅共產黨,就連任何一個地方軍閥也不會擁戴自己。因而他在抗戰中的基本方針是儲存實力,消極抗日,積極###,致使大片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
戰略方針的根本分歧必然導致軍事指揮上的分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繼英美之後對德意日法西斯宣戰,但是蔣介石期望由美國出兵幫助自己打敗日本,而不願將嫡系部隊開赴抗日前線。而中國戰場的潰敗有損美國遠東利益,於是在1942年初史迪威來華任蔣介石的參謀長時,羅斯福致函蔣介石要求把軍隊指揮權交予史迪威,以圖改變中國戰場局勢,但是遭到蔣介石的拒絕,而且由於蔣介石從中作梗,使史迪威的命令無人理睬。1943年10月史迪威計劃宰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蔣介石卻拒絕招美式裝備的30個嫡系師從滇西入緬配合作戰,羅斯福改組中國軍隊的建議蔣介石也不加理睬……羅斯福對蔣介石在軍事方面的不合作態度極其不滿。
其次,在###方面美蔣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但是由於自身利益不同,因而在權衡抗日和###的輕重緩急上存在矛盾。蔣介石扭心共產黨在抗戰中發展壯大,於是不斷製造###摩擦,而羅斯福認為只有保持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存在,方能一致對日作戰,從而保證“先歐後亞”戰略方針的實現,因此對蔣介石製造的諸如“皖南事變”等危及抗日大局的###行為不但不予支援,而且相當不滿。
。。
羅斯福欲除蔣介石(2)
再加一亡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四大家族的橫徵暴斂,國民黨政權的腐敗,致使人民生活日趨貧困,階級矛盾更加尖銳,這使羅斯福等美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對蔣介石政權未免失望。
從美國的自身利益出發,羅斯福打算除掉蔣介石。1943年12月史迪威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時,羅斯福對史迪威說,“你如果無法與蔣相處,又無法換掉他,那就一勞永逸地把他幹掉算了。”並希望看到中國“出現一位真正具有民主精神和合作態度的新的政治領袖。”史迪威令其副手多思將軍執行羅斯福的這項口頭指令。多思擬利用蔣介石將於1944年3月訪問印度之機實施謀殺,具體方案是:當蔣介石的座機飛越兩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時,飛機發動機突然發生故障,機上所有乘客不得不棄機跳傘,而所有降落傘都是失靈的。這樣在1944年3月某日,世界各國報紙都將刊載“蔣介石死於空難”的訊息。
不料,1944年3月初日軍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豫湘桂戰場告急,蔣介石臨時取消訪印,謀殺計劃流產。可以說是日本侵略者救了蔣介石一命。
之所以以後再沒有類似謀殺計劃,是因為當時德國法西斯已末日可數,而美軍於1944年2月底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後,太平洋戰局為之改觀,日本法西斯失敗只是時間問題,美國也就開始考慮戰後稱霸世界戰略。羅斯福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想使中國成為亞洲抗衡共產主義的堡壘,而總統特使赫爾利於1944年秋季的中國之行後,極力使羅斯福相信蔣介石是使“中國團結一致的唯一人物”,把蔣介石視為美國利益的最佳代理人而加以支援,當然不會再有謀殺蔣介石的計劃,這是由美國的自身利益決定的。
有趣的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羅斯福謀殺蔣介石的口頭指令的具體執行人多思將軍擔任了美國駐臺灣的軍事顧問,與蔣介石竟然共事十餘載直到多思奉調回美后,才在其回憶錄《和史迪威從緬甸出走》一書中披露了這一秘密。
四家的天下
四大家族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20年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