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頁)
那個副手似乎被豬油蒙了心,居然還敢委婉的點出了那位大人物的名字,認為這樣便能壓制張廷。
這可是官場大忌!即使你真的有大靠山,但用大靠山來壓制自己的直接領導,這簡直是找死!
更別說這個副手根本沒有什麼靠山,只能算是利用自己的官職與那人利益交換而已。
張廷在知道是岐王從中作梗之後,幾乎一下子就聯想到了那位玉真公主,因為誰都知道岐王與玉真公主的關係很好,他透過討好玉真公主來討好那位皇帝陛下。
只是張廷才不吃岐王這一套,有本事岐王直接打招呼打到他頭上來啊,人家宰相宋璟起碼還有一封信,岐王就只敢和自己的副手打招呼?
不過作為正四品上的侍郎,他也不能與岐王扯上什麼關係,官員之間結黨無所謂,這是常態,若是王爺結交重臣,那可就不妙了。
張廷其實更敬畏政事堂,那象徵著可以與皇權抗爭的相權,幾乎所有的高階官員都是在二者討論之下產生的,作為首相的宋璟還有一項權力,那就是在退下去時,能夠推薦一些人入政事堂,好比當年姚崇退下去時就推薦了宋璟。
當然張廷想要直接進入政事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起碼還要外放當一次上州刺史或大都督府長史之類的地方高官,才能有進入政事堂的資序,像現在是大都督府長史的張嘉貞,進入政事堂的呼聲就頗高。
不過這並不妨礙張廷想要結交宋璟,雖然自古以來都有人亡政息一說,但有時候高官退下來,可不意味著影響力減弱,做到宋璟這個位置,往往退下去一段時間後影響力依舊在,甚至仍有起復的可能。
張廷還是拿到了王維的試卷,他怎麼可能被一個副手鎮住,那還當什麼官?
他心中已經把那個副手判了死刑了,不識大體,不知進退,當然明面上這副手的罪刑自然還是那一套,收受賄賂以權謀私之類。
只要當了官,誰身上都不乾淨,真正會因為這種**賄賂罪刑被整下去的緣故很少,要麼是吃相太難看,要麼是遇上了嚴打樹立典型,大都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失敗,或者領導對下屬的懲治。
顯然那個副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這時已經面如死灰,悔恨不已了,怎麼就這麼衝動呢……他這時就算政治覺悟再低,也領悟到了,這個王維來頭真的很大,他們對王維使用小手段,根本就沒用!
另外一個副手則慶幸不已,在張廷/發火之後,他就馬上見風使舵,讓人去把王維的試卷找來,恭恭敬敬的遞給張廷,得到張廷那讚許的目光之後,他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一次賭對了。
張廷剛剛開啟試卷,就喜歡上了這張字跡清晰整潔的試卷,王維的書法其實比不上他畫藝,但也不能說這書法差,總之這字看起來很舒服,給人一種中正平和的味道,應該算是考官們最喜歡審閱的字跡了。
像那些自恃草書水平高的考生也不是沒有,往往寫一整卷那“瀟灑飄逸”的草書,唐朝科舉尚不完備,沒有規定考生用怎樣的字型,所以各路考生也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般,把自己最擅長的字型用來考試上,卻不知道那些“瀟灑飄逸”的字型,最讓批閱試卷的官員痛恨。
雖然這個時代每屆有資格參加省試的人並不多,不像後世高考那麼氣勢宏大,但相對來說批閱卷子的官員也少。
那些被分出來的大眾卷子,下級官員批閱起來是很馬虎的,你若寫個一整卷的草書,負責點的官員或許會仔細看一下,不負責的直接黜落,沒有任何被重新審閱的僥倖。
王維的這張卷子,其實就算張廷不讓人主動挑出來,只要不是審閱的官員已經被打過招呼,那絕對會脫穎而出的。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前面的墨義、帖經甚至是策問,答得都很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策問這類題,其實也不是完全屬於開放xìng的,有的考生喜歡在策問上針砭時弊,大肆抨擊體制問題,這種考生想出奇制勝,但其結果往往還是被黜落。
王維的策問依舊顯得中正平和,卻也不是泛泛而談,而是使用了不少例證,充分說明了他對某些情況確實是很瞭解的,這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他沒有去貶低什麼揭露什麼黑暗面,整個策問的基調顯得積極向上,讓張廷看了都不斷的點頭。
這時張廷終於明白王維為何能得到宋璟的賞識了,就憑王維年紀輕輕而顯露出來的老辣平實,一看就是個能沉下心做事的人,這就可以得到宋璟的賞識,別提這個會做事的人在文學上還挺有建樹,這簡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