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這裡需要談一談當時的“進士團”。望文生義,人們很容易將“進士團”理解成新科進士結成的小團體,或如今人所謂之“親友團”,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它是唐代長安民間興辦的盈利xìng的商業機構,因其做生意的物件主要為新科進士,所以名為“進士團”。
放榜以後,新科進士要參加各種儀式活動,比如拜謝座主、參謁宰相,以及同年進士之間的各種宴集等,進士團便負責包辦此類活動,並從中牟利。
此外,進士團還為及第者個人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代為租房、代為與名jì牽線搭橋(狎jì之風在當時的新科進士中很流行)等。而齎送榜帖,也在進士團的業務範圍之內。
============
求收藏票票~~~~~~~
123、崇義坊
() 秀蘭的父親便是“進士團”中的一員,秀蘭今年十五歲,已經跟著父親替新科進士送了幾次榜帖。
對於送榜帖這件事,秀蘭樂此不疲,只因在送到新科進士手上的同時,人家都會大方的進行打賞,這對她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一般二十多個進士中,其中一部分是從外地來長安趕考計程車子,他們有不少都是直接居住在平康坊的酒樓之中,平康坊雖說是煙花流鶯聚集之地,但其中的進奏院卻也有十五個,這好比後世的“駐京辦”。
各地的舉子能量比較大的,就能免費居住在進奏院中,否則便要自己出錢居住酒店,要不說有人考科舉弄得家財散盡呢。
平康坊的普通酒樓,放到後世起碼從三星級算起,像牡丹坊、月季坊那樣的頂級青樓,自然能算五星級,這樣一類比,就知道科舉真的不是那種泥腿子貧民可以染指的。
所謂的“寒士”,那已經不算真正的貧民階層了,而是有機會讀書的人,能夠依靠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當然也可以不選擇平康坊居住,但那意味著失去了刷名望博眼球的機會,如果沒有走權貴門路,那便意味著落榜。
只因平康坊的名伎們,可以對自己看好計程車子進行“月旦之評”,對士子擴大自己的名氣很有幫助。
除非你有王維那樣的才華,能夠隨意一首詩流出,就引得無數藝伎自發追逐,或者你早就有權貴的門路,否則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規則。
唐朝這種尚未完備的科舉,說到底就是一種賭博,而賭博是需要本錢的,許多人只看到那些新科進士們的風光,卻不知道其中有些人背後的苦楚。
秀蘭以為這次自己也會跟隨父親將榜帖送到平康坊中去,哪料一群人卻走過了平康坊,這讓她不由十分好奇。
秀蘭一身小廝的打扮,長相普通,面黃肌瘦,看起來就像是個少年,她向父親小聲問道:“阿爹,我們這是去哪送榜帖啊?”
中年男人並沒有賣關子:“是去崇義坊,這次我們送的榜帖,可是那位了不得大人物的。”
秀蘭愈發好奇了:“哪位大人物?”
“一榜第三的王維,榜眼郎啊。”中年男人的語氣顯得頗為尊敬。
實際上中年男人連狀元郎的榜帖都送過,按理來說應該見過世面,不會為一個一榜第三而激動,但由於王維的名氣確實很大,不僅僅是詩名,還有那個俠義之名,讓不少底層百姓都對王維挺有好感。
這就是宣傳炒作的作用了,不少人連王維的面都沒見過,但卻因為市井流言,而堅信王維是個非常有俠義jīng神的人,有時候只要控制了輿論,便能輕易給人洗腦。
秀蘭聽到“王維”這兩個字,不由心中一跳,即使她真的從來都沒見過王維,但卻對這個名字十分熟悉。
她所知道的有關王維的訊息,可不全是從市井傳言中獲取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秀蘭家雖然只能算是在溫飽邊緣,但卻有一個因為經商而發達了的鄰居,鄰居家的女兒早年與秀蘭的關係不錯。
只是在費了一大筆錢進了那務本坊的女子學院之後,女孩與秀蘭的關係便漸漸疏遠起來,不過她時常在秀蘭面前炫耀自己的優越感,如何顯示自己的優越感?當然是吹噓自己與哪些世家子弟關係好,或是知道一些上流社會才流傳的八卦。
這位女孩曾多次炫耀自己十分了解王維,並很享受自己在訴說有關王維傳聞時,那些接觸不到這一層面的平頭百姓們的關注,實際上她自己也從來都沒有見過王維,全是在女子學院中聽來的而已。
說起來,雖然那個與太學、國子學靠在一起的女子學院,風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