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剛突破儒士的境界,可實際上,你已經無限接近於儒師了。不過從儒士到儒師這個門檻,其實並不難,可卻是個水磨的功夫,快不得,所以必須和你講清楚。
儒士儒師都是在格物致知,可想從儒生到達儒士,就必須格物,得到天理認可。所以儒士,其實就是得到一小部分天理的認可,能夠基本感觸到天理,但天理對於儒士來說還是如同水中望月,霧裡看花一般,只能看看,卻什麼也辦不到。
而儒師不同,儒師已經可以透過格物來致知,何為致知?能夠將自己的知識研究的很精神,推廣的很廣泛,就叫做致知。因此,想要到達儒師,僅僅體會到天理,得到部分天理的認可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精研學問,踏踏實實的坐下來,選擇一門學問去研究,將自己所體會到的天理運用到其中,推廣開來。
就好比以你將你在格物過程中得到認可的那部分天理作為你的本錢。去賺錢,來獲得更多的天理的認可。將自己所體會到的天理真正運作起來。這樣就基本上有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是也。能到達儒師傅的境界,就已經可以勉強為人師表了。
所以,接下來的這段日子,你要好好牢記你從《大學》中學到的收心之道,不浮不躁,穩穩當當,安安心心的做學問,可以研究四書五經,也可以研究經史子集中其餘的東西,也可以研究人的行為,思想等等等等。但這一段時間要很長,有時要長達幾十年所謂“白首窮經”實際上就說的這一過程。除非一些天生資質特別聰慧的所謂“生而知之者”,才能較快突破,但那,也要幾年的時間。
不過…”李青衫說道這裡就故意不說了,面帶笑意的看著週轉,頓了頓,又繼續說:“不過,我打算讓你在從儒士到儒師的這段時間,去研究青蓮劍道,不僅可以藉此突破到儒師,也可以藉此讓你除了儒修之外,再成為一名劍修。”
週轉思慮了一下,行了一禮,恭敬的道:“謹遵師傅教誨。”李青衫滿意的點點頭,用手捋著他那把白色長鬚。週轉卻並未起身,又問道:“不過敢問老師,為何是先修儒,再修劍,最後修道呢?”
李青衫對週轉對於他的質疑並沒有生氣,反而很欣慰,點點頭說道:“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但說起這個,就不免要談起一些往事了。”
李青衫語氣一變,沉沉的說:“昔日我為儒家祭酒,雖然算是蒙成父恩,可實際上本身能力和修為並不差,除我父親以外,算是當代儒家第一人一點都不為過。可那些儒門的長老其實並不尊敬我,就是因為我不僅修儒,還兼修道,並且又修煉我父親自創的青蓮劍道。
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夠兼修幾家,因為除了他們,其餘的人一旦得到了天理或是天道或是其他的天地意志的認可,就基本不可能再被其他種類的天地意志認可。
而那些能同時得到很多種天地意志認可的人,就往往是類似於朱熹,畢坤,我父親,蘇軾等等之流,以及他們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
說到這裡,李青衫停了一下,看了看週轉,道:“當然,你也和他們一樣。但至今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我父親是以無與倫比的才學和武力壓服了當代的所有儒門長老,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儒界的認可。而我顯然就沒那麼幸運了。自我父親走後,我擔任儒家祭酒,儒界就一直是不理不睬。因此那些儒家長老就起了些別樣的心思,再加上魯成王、朱熹、畢坤的挑撥,陰謀詭計,說我並非儒門正統,最終導致了我現在這個下場。
可實際上,若不是我受天命反噬,他們又有誰能敵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博採眾長,才能站到最高的巔峰。因此你既然有這個條件,就決不能浪費了。
先修儒,得到天理的認可,並使你有智慧,有修養,有氣度。再修劍,利用儒修的基礎,以高超的悟性、智慧和修養,以及對天理的感悟,練成身劍,得到天劍的認可。使得肉身得到強化,精氣神得以飽滿,並且擁有強大武力。最後修道,修道則以修儒所得的智慧,修劍所得的武力,文武雙全,身心皆修。輕易的斬破尋道路上的千難萬險,得到天道的認可。自此,神魂和肉身又可以相對獨立,修煉神魂,凝練法身,並煉製法寶。
最後,天理、天劍、天道合一,試問當世,又有誰人可以敵你?”
週轉躬身一拜,心悅誠服的道:“謝老師教誨,弟子定當遵從。”
就這樣,一個溫馨的夏夜中,一對師徒,暢談四海,縱論九國,還互相調侃幾句,哈哈大笑。似乎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