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8226;倫德斯特元帥指揮,第12、第17、第6集團軍,在第1坦克叢集和第4航空隊的配合之下,從波蘭南部的盧布林向烏克蘭的基輔和第聶伯河廣大地域發起攻擊,殲滅第聶伯河以西的蘇軍部隊。”
倫德斯特一手託著下巴,一動不動的站著,心裡不知在盤算著什麼。
“另外,我們的盟國芬蘭和羅馬尼亞也將協助我們實施側翼突擊。”哈德爾的指示棒分別從芬蘭向列寧格勒,從羅馬尼亞向蘇聯黑海沿岸劃了兩條線。“這樣,我們將在從巴倫支海到黑海總長2000公里的戰線上,對俄國實施毀滅性打擊!”
一直沒有說話的希特勒這時接過話來:“我的將軍們,這就是對俄作戰計劃的要點。大自然是殘酷無情的,我們也必須殘酷無情。我們必須把舊世界的那些道德、憐憫、慣例、規範等等偽善的假面具統統拋到一邊去!我們就是要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征服世界!”
說著,他把一隻手習慣性的背在身後,另一隻手在沙盤上揮過,嗓音一下又變得尖利:“三個方向上的進攻都要毫不留情!其中,中央叢集對莫斯科的進攻將是整個戰役的重點。博克元帥,您要以最強大的力量儘早砸爛俄國的這個心臟!”
希特勒灼人的目光落在博克臉上,博克下意識的把身子挺的更直了。
希特勒忽的收回目光,聲音也同時壓低了下來:“這個作戰計劃已經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全世界在它面前將會大驚失色,難置一言,而俄國——將在二到三週內完蛋!”
對於希特勒在“二到三週內滅亡蘇聯”的論斷,待在第38軍軍部的曼施坦因不置可否,他正聚精會神的看著“第21好訓令——巴巴羅薩案”。這個訓令一開始就採取了具有決定性的詞句:
“德國武裝部隊應準備在對英戰爭結束之前,在一個快速的戰役中擊滅蘇聯。
為了這個目的,陸軍將使用其所有一切可以調動的單位,惟一的保留就是在佔領國家中仍應嚴防奇襲的攻擊。海軍的主力仍應集中對付英國!……
假使機會到來,我將在開始行動之前8個星期命令集中部隊以發動對蘇聯的攻擊。準備需要較多的時間,若現在還沒有開始,就應立即開始工作,並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全部完成。(就適合的天氣條件而言,這是被認為最早可能的日期。)必須非常的小心以免洩露攻擊的企圖……
在蘇聯西部的紅軍主力,準備由4個坦克叢集深入突破所構成的勇敢作戰來予以殲滅,並且應阻止敵方有戰鬥準備的部隊退入蘇聯的廣大空間。”
訓令中又說假使這些結果還不足以打跨蘇聯,那麼其在烏拉爾山區的最後工業中心也可以用空軍來予以消滅。紅軍艦隊將由於波羅的海基地的攻佔而癱瘓。羅馬尼亞將協助牽制在南面的紅軍,並在後方提供輔助勤務——關於參加對蘇攻擊的問題,希特勒已在11月間向羅馬尼亞的新獨裁者安東尼斯庫將軍徵詢其同意。
“假使機會到來”一語雖然具有一種不肯定的語氣,但領袖的意圖是已經確定而不容置疑。這句話的解釋可以在訓令中的一段內找到。它說:“各高階指揮官根據這個訓示所頒發的一切命令,都應說明這是一種預防措施,以備蘇聯改變其現有對我們的態度時之用。”
對於這個計劃,曼施坦因依舊存在憂慮:
首先,突然性。如此龐大的作戰計劃所牽涉到的部隊如此之巨,其兵力調動如何瞞過蘇軍的眼睛來保證攻擊的突然性?假使蘇軍注意到德軍的動向,從而作好了防禦的準備,是否能夠獲得有效的正面突破?
其次,時間。俄國冬天的天氣是眾所周知的糟糕,如何能夠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戰爭以避免機械化部隊陷入困境?雖然裝甲部隊在西歐的作戰表現出了極高的效率和速度,但是那是相對於西歐那些地域狹小的國家而言的,在蘇聯如此巨大的縱深之中,尚未徹底機械化的裝甲部隊能否在蘇聯糟糕的道路上保證突進的力量和速度就變得異常關鍵了。(對於機械化的問題,許多德軍坦克專家都對西歐戰役結束後所謂擴充裝甲部隊的做法表示了反對。表面上從原有的10個裝甲師變成了21個,翻了一倍,但其實每個裝甲師的坦克部隊卻從原先的2個坦克團減少到了1個。每個師只有2600人是真正的“坦克兵”,只是增加了幕僚人員和非裝甲輔助部隊的數量,反而降低了每一個師的打擊力量。)
再次,後勤。在蘇聯這個具有如此廣大縱深的地域上作戰,能否及時有效的提供補給和增援?補給保障如何完成,如何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