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沒有形成機械化部隊和步兵協同作戰的觀念。進攻時,不是隻有鋪天蓋地的步兵就是隻有成群的坦克,根本無法利用坦克的活力和機動能力對敵實施打擊,也沒法由坦克給步兵提供足夠的保護。各部隊之間在兵力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戰鬥行動的方法和各種保障措施都有問題。
乃至行軍和宿營——這兩個軍隊中最基本的動作都出現了不應有的錯誤。有的部隊對於行軍的隱蔽毫無意識,行軍序列混亂不堪;行軍速度緩慢,而且在行軍中沒有任何戰鬥準備,更不用提對空防禦之類的各類保障措施了。在宿營前,要預先組織偵察,派出設營隊勘察,選擇便於隱蔽和防護、便於抗擊敵突襲、便於行軍和迅速投入戰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進出道路的宿營地域,要充分利用地域隱蔽疏散配置兵力兵器,加強偵察、警戒、防空、工程、偽裝等這些作為基層軍官都應該背得滾瓜爛熟的條令卻被不少蘇軍指揮員拋諸腦後,毫無顧忌地在空曠的地方設營,結果卻被芬軍的獵殺隊打的焦頭爛額。
而且在戰爭進行過程中,蘇軍還暴露出其在特殊地形條件下作戰的低下能力,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後勤保障的能力也讓梅列茨科夫極為惱火,長達一週的暴風雪使得公路運輸變得異常艱難,而在蘇聯這一側,從摩爾曼斯克到列寧格勒,其間就只有一條單軌的鐵路交通線,而在其全長800英里之內,又只有一條支線是可以達到芬蘭國境的,需要的補給無法供應上來。對氣候的錯誤估計令得前線計程車兵沒有足夠的冬衣,而且坦克部隊也缺少足夠的冬季潤滑劑,不得不減少機械化部隊的出動次數,攻擊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儘管情況如此的惡劣,但是相較於芬軍,蘇軍還是擁有著巨大的優勢,芬軍也不敢對蘇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戰況就如此僵持不下……
※※※※※※
“還在下!”
“前天!昨天!今天!”
“哦!我的上帝呀!”
“都九天了,這該死的雪到底要下到什麼時候?!真是沒完沒了!”
博爾孔斯基對於連日的大雪顯得有些煩躁,牢騷滿腹地抱怨個不停。
而坐在博爾孔斯基身邊的盛傑卻始終不答話,低著頭似乎在考慮著什麼問題。
其實盛傑現在想的就是為什麼博爾孔斯基會突然變得這麼羅嗦?難道說是長時間處於戰爭的壓力之下造成的心理恐慌嗎?有可能,但是為什麼會表現的如此劇烈呢?盛傑覺得很奇怪,一個外表極為斯文冷靜的人歇斯底里起來竟會如此讓人受不了。聽博爾孔斯基說,他父親是位教授,而且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