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甲厚度大概都在200毫米左右,聯絡方式主要還是白天用旗語,夜間用燈光等;第三,基本搞清了這個時代潛艇的發展,那就是各國對於潛艇這個玩意還都不太重視,而對於反潛更是無從說起,英美兩國有數的幾艘潛艇還都在試驗階段,並沒有作為一種武器來使用。
又在約瑟夫的莊園裡休息了幾天,大衛又帶著劉芾度過了海峽,來到了巴黎。雖然英國和法國離的很近,但是這兩個國家的城市、鄉村、普通人和上流社會的習慣差異很大,法國人不管從骨子裡或者表面上,都看不上英國人,尤其是在服裝和食物上,如果你和一個法國人探討英國菜,他會啐你一臉,一位這是你對他的侮辱,當然了,說實在的,英國人在食物人真沒啥可誇耀的,除了土豆條就是魚排,怪不得英國人胖子多,這兩種食物放到現代,那就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尤其是那種用羊油燜的土豆泥,除了在熱的時候還能湊合嚥下去,等它涼了,你就想象吧,泥狀的土豆混合著羊油。。。都糊在嗓子眼,能下嚥嗎?
雖然法國人討厭英國人,但是並不討厭非常神奇的藥品和冰箱,所以,大衛的面子在這裡也管用,不過不是在海軍,而是陸軍。一位法國將軍,腆胸迭肚的翹著他那可笑的鬍子,非常自豪的邀請大衛和劉芾參觀了巴黎附近的一個法國騎兵旅,這個旅號稱是法國最自豪的輕騎兵旅,各種榮譽多的數不清,不過劉芾一個都不知道。劉芾最清楚的就是,放上10挺重機槍,這個旅的1000多人和馬,不用半個小時,就全會躺在陣地前,什麼榮譽啊、驕傲啊,對於子彈來說沒什麼區別,打死一個貴族和打死一個叫花子,絲毫區別也沒有。見識過法國的陸軍以後,劉芾就沒有再參觀法國海軍的願望了,有這樣的陸軍海軍也強不到哪裡去,與其在這裡天天去各種酒會里應酬,不如直接去德國了。
德國這個國家的歷史其實很短,這個由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一手整合的國家在打敗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以後,在1871年才真正的完全統一。統一以後的德意志聯邦爆發出驚人的發展勢頭,利用聯邦內的關稅同盟政策,德國在不到40的時間內,就超過了俄國、法國和當時的哈布斯堡帝國,一躍成為歐洲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在1850年---1900年,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05億馬克增至365億馬克,工業生產的絕對值增加了6倍,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德國成為了工業國家。英國用了將近100年完成的工業革命,德國用了不到50年就完成了。
工業化的發展迅速使德國的對外貿易增加了200%,當德國開始成為一個一流強國的時候,它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從陸地轉移到了大海。自從1888年,年僅29歲的威廉二世登基,他驕傲自負,衝動張揚的xìng格與俾斯麥所奉行的剋制、韜光養晦的政策背道而馳。
威廉二世希望自己能想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那樣,使德國成為擁有廣袤海外殖民地的巨大帝國。在“渴望陽光下的土地”的叫囂聲中,德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極度高漲,建立一個能符合德國國家地位的艦隊的希望變成了需求。
1900年,時任德國海軍部長的提爾皮茨在時隔兩年後,又提交了一個全新的海軍擴張方案,其內容足具爆炸xìng:38艘戰列艦和58艘巡洋艦。這個方案如果完成,那麼德國海軍就是世界第二大海軍,足以擊敗法國和俄國,而方案的核心則直指英國。
其實劉芾很喜歡德國人這種xìng格:埋頭苦幹,然後抬頭也猛幹。不過深知歷史的他,對於德國人的未來,一點都不抱什麼幻想,在欺負大清朝的人群裡,你隨時都能夠找到德國人的影子,有時候它比那些老牌的殖mín ;zhǔ義國家更積極也更賣力。
抱著多看你一眼,你就早死一會的心態,劉芾踏上了德國的重要軍港和造船基地,基爾。
基爾是德國的北部城市,面臨波羅的海的基爾灣,也是基爾運河的東側終點。基爾作為一個海港,從19世紀中期就一直是德國的海軍基地和造船基地,很多重要的德**艦,都是從這裡下水的。
現在軍港裡只有幾條老式巡洋艦停在碼頭上,不過在船塢裡,正有一條戰列艦在舾裝,據陪同的海軍部人員介紹,這是一艘凱撒。腓特烈三世級的戰列艦,艦名是“凱撒。卡爾大帝號”
這艘船全長125米,吃水8。07米,標準排水量11000多噸,採用水管鍋爐和活塞式蒸汽機,三軸推進,航速17節。這艘船上裝備了4門240毫米主炮和18門150毫米副炮、12門88毫米副炮和大量機關炮,最後裝甲3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