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1/3 頁)
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賽是才剛開始啊!怎麼中國隊就完成進球了?威爾士的球門就被攻破了?
很多解說員都沒反應過來,他們中大部分還在介紹雙方首發球員,並且對威爾士陣容大加讚揚,認為威爾士取勝不是問題。
下一刻,他們就被狠狠閃了一巴掌!
威爾士被進球了!
比賽才剛開始兩分鐘啊!
威爾士球迷就更不能接受了,他們想了半天,才找了個撇腳的原因,“比賽場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弱隊先進球也很正常,而且王秋明是非常出色的球員,他剛好踢出了好球,自然就把球踢進了。”
可無論怎麼去想,也無法改變中國隊進球的事實。
威爾士的實力確實很不錯,這一點任何人都清楚,萬勝也不例外,在整體陣容上,中國隊和威爾士相比還是要差一些,對比頂尖球星來說,威爾士也有貝爾,比王秋明差也差不了多少,兩支球隊的總體實力,肯定是威爾士要強一些。
但正式比賽不是看實力、陣容,球隊的發揮以及戰術佈置也非常關鍵,發揮上來說,兩支球隊都是鬥志昂揚,在世界盃的實力,沒有球隊會犯巨大的錯誤,尤其到了十六強階段,威爾士也不可能小看對手。
所以問題就出在戰術佈置上。
或許是中國隊在小組賽,給其他球隊留下的印象太深,威爾士堅定中國隊會耐心去防守,而萬勝則反其道而行之,比賽一開始,他就讓球隊站在大舉攻勢,就是希望球隊能快速領先比分。
領先之後呢?
肯定是回到穩固防守,以比分優勢來打防守反擊。
這樣的戰術構想,能成功就要寄希望於開場取得進球了,若是沒能快速取得進球,萬勝也有準備,比賽一過十分鐘,他交代球隊就要回撤防守,如果被對方進球也一樣,一切都要到下半場在決定。
比賽形式不確定,戰術自然也不固定。
這就是萬勝制定戰術的策略,不確定一種戰術,根據比賽情況來選擇,好在比賽對中國隊很有利,才兩分鐘中國隊就取得進球。
當看到足球飛入威爾士球門,萬勝都有些驚奇,主要是驚喜來的太快,他都有些慌張不知道怎麼應對了。
兩分鐘?
現在要回撤防守早了點吧?
可戰術就是這麼制定的,場上球員都知道該怎麼打,貿然去調整也許就會起到反作用。
萬勝也只是在場邊看著,並沒有去做出指揮。
於是比賽重新開始之後,當威爾士認為中國隊還在繼續進攻的時候,他們就發現對手陣型壓的很靠後,一副死守球門的架勢。
這……
威爾士球員都不知道該怎麼踢了,這個對手顯然不安套路出牌。
此時最鬱悶的人就是威爾士主教練科爾曼,他賽前信誓旦旦的表現,一定會比中國隊踢的強硬,結果到現在強硬沒顯出來,威爾士提前落後了,然後當威爾士要發動進攻的時候,就發現他們面對的是銅牆鐵壁。
中國隊還能兼顧防守和進攻?
當然不可能。
科爾曼很快發現,中國隊根本沒有再發動大舉進攻的意思,剛才那波得到進球的進攻,似乎是一次突然的偷襲,而不是具體的戰術。
他只能這麼理解。
威爾士球員也是這麼理解的,有能讀懂比賽的球員,也不會想到,中國隊會在賽前就想到“提前進球”,只一個上半場,不可能使用兩種戰術吧?
“要小心他們再偷襲!”
不少球員傳遞了同樣的意思,於是威爾士後場壓的一直不靠前,隨時防止中國隊再次‘偷襲’。
比賽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中國隊就連正面推進,都不派出幾個球員上前,尋找機會幾乎只依靠快速反擊。
於是當威爾士進攻的時候,他們的後場跟上也不是,不跟上也不是,每一次攻勢都打的有些虎頭蛇尾,前後脫節很嚴重,就造成了頻頻的失誤,中國隊抓住機會,打出了幾波威脅反攻。
比賽到了第三十分鐘,這一時間節點很關鍵,雙方都已經進入了狀態,比賽到了最激烈的時候。
電視臺解說員對過去的比賽,進行了一番總結,“在過去的30分鐘時間,威爾士有107次傳球,4次射門,射正一次,控球率達到了百分之61,中國隊控球率只有百分之39,但射門有6次,射中4次,進球1個。”
“從資料上來看,中國隊在控球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