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直向河口鎮方向撤退。狼狽不堪的李默庵喘息未定,要求衛立煌同意他率殘部向河口以西撤退。
而衛立煌這時顯示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處:他命令李默庵收攏各部,就地阻擊,不得後退;命令已經趕來增援的第六縱隊蔣伏生的第八十三師加入戰鬥,並在第十師南翼展開,掘地自守而後待機轉入反擊;命令湯恩伯的第八十九師加快速度,向紅軍南翼發起攻擊。衛立煌的緊急措置,很快穩住了敵第六縱隊的陣腳,將正在發展勝利的紅十一、紅十二師部隊阻擋在河口以東高地一線。由於後續部隊沒有趕到,徐向前欲圖借馮壽二一戰滅敵一路的作戰意圖沒能實現。
相關連結
。 想看書來
蔣介石嫌徐向前“沒出息”
蔣介石是靠辦黃埔起家的。作為一校之長,蔣介石早就將黃埔軍校作為自己的發家資本了。
蔣介石當了黃埔軍校校長之後,就拼命裝出一副很革命的樣子。那時,他常常到軍校訓話,張口就是“本校長”如何,高唱三民主義,以孫中山的當然繼承人自居。甚至故作姿態地說:“本校長向來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們就一槍把我打死!”
早有控制軍隊大權野心的蔣介石,除了自我標榜革命之外,還經常以談話的方式極力拉攏與學生的關係,培養自己的政治親信和發展軍事勢力。有一次蔣介石召集黃埔學生訓話,面對滿堂學生,他先回顧了一下自己當年去日本的時候,母親如何想念他的,接著就說:“本校長對你們就是慈母般的感情,也就像我媽媽對我一樣。”頓時使在場的學生備感親切。
除了訓話外,蔣介石還堅持每個星期都到黃埔軍校,找學生面談,既是考察學生素質,也是培植自己的親信。最初幾期的學生幾乎每個人都與蔣介石見過面、談過話。
談話時,蔣介石坐在辦公室,要學生們站在他的門外,一個個叫進去問話,邊問邊盯著學生看,並且故作姿態,時而很注意聽回答,時而又漫不經心,擺出一副有學問的派頭。當時的大部分學生多是剛走入社會的青年人,當然弄不懂蔣校長這一套籠絡人心的手段。許多人對蔣校長親自找自己去談話,都覺得很榮幸、很緊張。但跟青年學生說上幾句知心的話,也是一種激勵和鼓舞。蔣介石透過這種手段的確認識和拉攏了不少學生,以後他的嫡系將領大多出於黃埔軍校。
一天,輪到徐向前受蔣介石接見了。
徐向前一進門,就見蔣介石端坐在椅子上,戎裝佩劍,嚴肅認真,架子十足,使得五臺山溝里長大的老老實實的徐向前有點不知所措。談話一開始,蔣介石就用滿口的浙江腔慢條斯理地問:“你就是徐向前嗎?”
“是的,校長”。徐向前用一口五臺山話回答。
語言不通,蔣介石不免皺了皺眉頭。接著問:“你是什麼地方人啦?”
“山西人。”徐向前答道。
“在家都幹過什麼?”
“當過教員。”
蔣介石問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校長沒有聽到學生的吹捧和頌揚,學生也沒受到校長的勉慰。一席談話淡而無味,在蔣介石的眼裡,徐向前是個“沒出息”的學生。於是,寥寥數語,就揮揮手將徐向前給打發走了。
蔣介石要請回“沒出息”的徐向前
徐向前在鄂豫皖、川陝邊指揮紅軍不斷取得勝利,威名傳遍了全國,也傳到了他的家鄉山西五臺縣。在徐向前的母校山西省國立國民師範畢業和正在讀書的同學,都為國師出了個徐向前而自豪。因此,每當川陝紅軍殲滅一批敵軍,他們就把戰果記載在小本子上,每當紅軍佔領一座縣城,他們便在中國地圖上找到那個被紅軍佔領的縣城名字,畫個小紅圈。
這中間,最關注前線戰況的山西人要數閻錫山了。他和徐向前是老鄉,兩家住的地方僅一河相隔,幾里路的距離。徐向前還是閻錫山創辦的山西省國立國民師範學校的學生,有師生的名分。此時,閻錫山正被蔣介石逼得走投無路,故而有幸災樂禍之意。幾十萬裝備精良的軍隊,消滅不了幾萬人的紅軍,打敗不了山西五臺人徐向前。他認為徐向前給山西人爭了光。常常對部下說:“當初我們把他這個五臺鄉親留下來就好了。”還說:“我倒想什麼時候,親眼見見這位徐向前,和他攀談攀談。”從這時起,閻錫山就記住了鄰村徐懋準老秀才的兒子是個軍事家,不免對徐向前心生敬重,於是命令部下,不準為難徐向前一家。
蔣介石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對徐向前這個“沒出息”的學生另眼相看,想出了種種籠絡的手段。一天,兩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