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軍的阻擊陣地。漫川關一戰,紅四方面軍以2000多人犧牲的代價,突出重圍,脫離了險境,進入陝南,再次打破了敵人圍殲紅四方面軍的企圖。胡宗南又一直尾追到陝南。
老將軍羅應懷在《突破敵重圍,轉戰三千里》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記敘這場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戰鬥的:
漫川關戰鬥,是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仗。當時,我軍處境之險惡,戰鬥之激烈、殘酷,是前所罕見的。槍子和彈片把無名高地上的松樹枝葉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樹樁。我們營上去的五六百人,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八十多人。我打的旗,被彈片撕成一條條碎片,連旗杆也被子彈打穿了好多孔。二營撤離陣地時,發現有兩個班的十幾名同志由於長時間趴臥在冰天雪地裡,竟被嚴寒奪取了生命……我們以一個團的兵力,硬是頂住了敵人四十四師兩個旅的進攻消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掩護了全軍的勝利轉移。這種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勇敢精神,在全軍傳為佳話。直到事隔五十年後的今天,徐帥同我們回憶起當年的戰鬥情景,還無限感慨地說:漫川關突圍,真是危險啊,多虧了三十四團在山埡口頂住了。
危急關頭,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同志依然那樣沉著鎮定。徐總指揮部隊,向以深謀遠慮、出奇制勝著稱。在他的直接領導下,紅四方面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打了不少漂亮仗。而今,敵人前堵後追,情況瞬息多變,作為最高軍事指揮員。身系全軍之安危,不僅要權衡敵我態勢,而且還要不斷排除來自張國燾的干擾,迅速而準確地決定每一步“棋”的走法,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徐總始終保持著處變不驚的大將風度,以清醒的頭腦,調查著敵情的變化,抓住戰機,克敵制勝,使我軍多次化險為夷……
部隊突出重圍迅速轉戰,許世友接到前方偵察員的報告:前方發現了一條穿越漫川關的險道,但道路很窄,只能通行一個人,請示總指揮徐向前是否選擇這條路。徐向前當機立斷:從這條道穿過去。可是沒走多遠,前邊又傳來報告:“路越走越窄,馭炮的馬也難以透過!”為了迅速脫離險地,為了儘快擺脫可能尾追的敵人,徐向前又果斷地命令到:“馭馬和炮全部扔掉,不得有誤,繼續前進,時間就是生命,就是軍隊。”
為了保全大局,笨重的裝備和馬匹全部扔掉了,部隊輕裝跑步前進。凌晨,方面軍大部隊越過了漫川關,又翻越了野狐嶺,接近了竹林關,駐紮敵守軍雖然有兩個團,但並無戒備。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紅軍會如此迅速地趕到。徐向前又指揮紅軍一舉攻佔了竹林關,佔領了通往陝西關中平原的古道,使紅四方面軍獲得了新生。
人物簡介(1)
陳毅:原名世俊,字仲弘,筆名曲秋。四川樂至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和該校中###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19年去法國留學。1921年回國參加反內戰等社會活動。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到武漢,被中央軍委分配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做政治部文書工作,併兼任中共武漢軍校黨委書記。7月,武漢軍校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陳毅仍負責黨的工作。1928年1月,與朱德一起率部到湘南,在當地黨組織配合下,舉行湘南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陳毅任黨代表。3月,率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向井岡山轉移,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會師。1930年7月,贛南紅軍獨立師擴編為紅二十二軍,陳毅任軍長,隸屬紅一軍團建制。12月,率紅二十二軍參加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2月,紅二十二軍縮編為第六十二師納入主力紅軍後,陳毅調任贛西南特委書記。5月至9月,率當地地方武裝參加中央蘇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1月,根據中革軍委決定,成立江西軍區總指揮部,統一指揮江西的紅色地方武裝,下轄獨立第三、四、五、六師,陳毅任總指揮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的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時,陳毅因傷被留下,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員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1936年12月,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陝北後不久,成立了新的統一的中央軍委,陳毅為委員。在陳毅、項英等領導下,南方紅軍游擊隊在極端艱苦並與黨中央失去聯絡的情況下,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紅軍北上抗日,並儲存和鍛鍊了革命力量,為而後成立新四軍,堅持大江南北的抗日戰爭創造了條件。1938年1月,新四軍在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