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1/2 頁)
《直播歷代王朝開國難度對比與後續》最快更新 [aishu55.cc]
【率領燕軍前軍的張玉等人,看到朝廷中軍已經大亂,默契地馬上下令全軍突擊,往朝廷的中軍殺過去,直接開啟一條前往朝廷中軍陣地的通道,也就是朱棣等人正在纏鬥的陣位。
通道開啟,燕軍的朱能、邱福、薛祿等立刻率領騎兵衝進去支援燕王朱棣、朱高煦,直接深入朝廷軍陣線。
朱棣、朱高煦,朱能、薛祿、邱福前後兩支騎兵對此刻朝廷失去主將率領的西川軍、甘涼鐵騎、御前豹韜、西番鐵騎進行前後夾擊直至全部殲滅在朝廷軍中軍大戰陣位中。*
而朝廷這邊,八名主力將瞬間陣亡六人,其所率領的鐵騎紛紛團滅,後軍、臨時營地還在火海之中,朝廷軍被打得直接潰散,全軍士氣全無。
到這裡,李景隆已經無力迴天了,只能撤退,他若不撤退,只能是去送人頭,將朝廷剩餘的軍隊消耗殆盡。
總結一下,白溝河之戰,朝廷軍的結果:中軍、後軍死傷慘重,郭英統帥的左翼軍受到波及,淮西兵潰退。唯一隻有一開始的衝擊燕軍左翼的遼東、山西兵團繞過了燕軍的北面成功地撤退,退到了真定一帶。
李景隆帶領的中軍被朱棣本人瘋狂追殺了幾十裡地,向南逃亡,而徐凱則向東逃回了滄州。
至此,白溝河之戰以燕王朱棣率領的燕軍獲得勝利。】
詩詩講到這裡便嘆了一口氣,她知道畫幕下平行時空的大明下,每個人都在聽著這場慘絕人寰的“白溝河之戰”。
她這一口氣好像嘆在了大明的每一個子民心上。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溝河之戰,大明損失了無數優秀的邊防精銳騎兵,大批高階將領也都戰死沙場,年老有經驗的老將,朝氣蓬勃的新生代小將,以及穩重的中生代將軍。
這些人都內耗在大明的這場戰役中,他們並不是死在為民為國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大明高層皇室之間的權力傾軋。他們的逝去是大明的巨大損失,惜哉~痛哉~
埋骨在白溝河之戰的將士們為朱元璋錯誤的身後事安排,為朱允炆急切又愚蠢的削藩手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為永樂大帝的崛起鋪滿了血色的臺階。】
朱元璋沉著臉,心口沉甸甸的,他想著全軍覆沒在白溝河戰場的西川軍、甘涼鐵騎、御前豹韜、西番鐵騎等兵團,他們出征前可曾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好好道過別。
沒錯,就是他們老朱家害了這些將士的性命,就因為他一念之差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就因為他孫子的衝動自大發起這場靖難之役,這些將士白白犧牲了性命。
朱標心口發脹,開解朱元璋道:“父皇,想來是上天佑我大明,才將這畫幕賜下,這一次,大明終不會有這血色滔天的戰爭。”
那些被建文帝朱允炆調遣的邊疆大將以及全軍覆沒的幾大兵團計程車兵們都在畫幕下摸著跳動的心口,將士們都知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但全軍覆沒比這來得更慘烈。
他們看著身邊的兄弟、父母、姐妹,眼眶發紅。
好在,這一次畫幕提前透露,一切終將不同了。
多數人沉浸在戰爭殺戮過後的悲嗆中,但曹國公府的李景隆卻毛骨悚然,聽到自己被燕王朱棣追殺幾十公里,頓時嚇得面色顫顫。
才十一歲的他梗著慘白的臉色,隨手想將懷裡的兵書扔出去時,卻不妨突然虛空點到了畫幕。
李景隆想起上次太子朱標的名字和話語出現在天上時,難道他可以與天上畫幕交流?
懷裡的兵書此刻恍然沉甸甸似的,十一歲的他倔強地想著:難道將來的我真的是廢物嗎?朝廷幾十萬的大兵因為我指揮不當,所以險些全軍覆沒嗎?
李文忠原本還在看著天上畫幕悵然若失,然而他的眼神瞬間一頓,天上畫幕出現了他兒子的名字。
李文忠驚慌又勃然大怒,未來的朝廷損失了幾十萬士兵,邊疆大將大部分埋骨沙場,這會兒大家正是悲傷憤懣的時候,兒子居然跳出來亮在畫幕之上!這是要引天下眾怒嗎?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曹國公府這次護不住你了。即便皇上憐憫你此時年紀尚小,將來仕途上你都全完了。”曹國公怒氣不爭,連連搖頭。
李景隆緊緊抿著唇,不發一言。
他從小便喜歡讀兵書,難道這些年來,他的選擇都是錯誤的?他喜歡,但就是沒有能力,沒有天賦?難道他不該繼續學下去,不該以自己的愚蠢去禍害大明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