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第2/2 頁)
很著名的戰役叫鄱陽湖水戰,就是和陳友諒。在這場戰役裡,陳友諒有60萬大軍,裝備是先進的軍艦,而朱元璋呢?20萬大軍,3比1 的比例,而且當時他的軍事裝備是小船還有幾年前在陳友諒那邊搶到的船。
總之裝備很簡陋,完全沒有可比性,但朱元璋就是勝了,陳友諒陣亡了。這場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
陳友諒死了,那還有張士誠,張士誠原本是個私鹽販子,後來朱元璋帶著自己的精英部隊前去討伐對方,這裡面就有徐達和常遇春。張士誠逃到了平江,還是難逃一死。儘管他修建加固了自家的城牆,但幾個月後他還是失敗了。
到這裡,朱元璋打敗了兩個強敵,接下來就是他最大、最終的敵人──元朝。
說到這裡,果然詩詩看到直播間裡很多小夥伴在說關於攻打元朝這件事上,朱元璋是名副其實的“撿漏王”,但詩詩覺得“撿漏王”只能戲稱,經不起推敲。】
……
大明宮。
朱元璋眉頭一皺,怒道:“這後世之人怎總是調侃咱?咱哪裡撿漏了,有本事他們撿一個給咱看。哼!”
朱標見畫幕之上,那名喚“詩詩”的女子也表示了不贊同的意見後,立刻道:“父皇您不必如此憂慮,這畫幕上的姑娘才華橫溢,她也不同意其餘人笑稱的觀點。”
“哼,這還差不多。”
【要說朱元璋是“撿漏王”,你們看看陳友諒、張士誠他們能不能接受敗給“撿漏王”這個觀點,一個完全沒有能力的力是無法撿漏的,只會被掉下來的漏給砸死。好了我們繼續說回攻打元朝。張士誠死亡的同年十月,徐達和常遇春率領了25萬大軍揮師北伐。
朱元璋在北伐的檄文裡打出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十二月,北伐軍就平定了山東。南征軍隊又先後平定了浙東、福建。
次年的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登基,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八月初二,北伐軍順利攻入元大都,元順帝潛逃塞外,元朝滅亡。接下來,朱元璋又光復了燕雲地區,自此大明完成了王朝大一統。
縱觀朱元璋的一生,他集齊了“農夫、乞丐、流氓、和尚、軍人、帝王”多重身份於一身,堪稱歷代開國最慘,開國難度最大,南征北戰,收復中華河山。
說到這裡,歷史盤點“歷朝歷代開國難度對比”第一的大明王朝,洪武大帝朱元璋就已經結束。
但在這裡,詩詩想說一說後世之人對大明王朝的評價,“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