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第1/2 頁)
《直播歷代王朝開國難度對比與後續》最快更新 [aishu55.cc]
【至於朱棣為什麼在緊要關頭離開了北平,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一個人了,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年的朱權。】
朱樉聞言,簡直想掀桌了,他老爹的十七子朱權,那不就是現在才三歲的奶娃娃。
幹!難道他老了,這天下以後的大事都和他沒關係,這太孫四歲,李景隆十一歲,這會兒朱權都出來了,娘滴呦~才三歲。
朱棣聞言也是驚訝非常,總感覺特別違和。
朱元璋眉心一皺,大寧可是邊防重鎮,他將來會將大寧交給老十七?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第三次分封諸子,其中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寧王,他的藩地就在大寧衛,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蒙古赤峰。洪武二十六年,朱權已經十五歲了,這一年他前往大寧就藩,他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
他這個塞王可是有實權的,年輕的寧王朱權自就藩時起,就完全擔負了北方防禦的重任。因為他的藩地特別重要,那是大明出塞征討北元的必經之地。
自然朱元璋也就特別加強了他的護衛兵力,寧王所轄護衛竟然有“甲士八萬,兵車六千”。
到這裡,大家就都一定知道了吧,朱棣就是衝著寧王朱權手下的三個衛所去的。
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燕王朱棣確實要的僅僅是寧王手下的三個衛所,而不是所謂的“朵顏三衛”,因為朵顏三衛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就已經叛變了大明。他們根本就沒有參加“靖難之役”,一直到永樂二年,他們才再次投靠大明。】
“甲士八萬,兵車六千”父皇給了十七弟這麼大的軍權?
朱樉、朱棡、朱橚心裡非常不得勁兒,憑啥一個奶娃娃能得到父皇這麼多的愛,都排第十七了,老爹要是記性不好,指不定都不記得有這孩子。
朱棣也面色一愣,概因此時正值青年的他完全沒有將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放在心上,邊防重地,那十七弟掌握的兵力豈不是大明諸王第一,甚至他拍馬都趕不上。
朱棣心裡一苦,老爹愛大哥就算了,愛屋及烏,愛大哥的兒子也算了,憑啥那十七弟也能得到父皇那麼多的愛,他不服!
朱元璋見這些兒子各個眼神憤懣,氣得將唯一剩下的鞋子又脫了下來,直接甩飛過去。
“咱的東西想給誰就給誰,怎滴?不服氣?”
朱元璋氣哼哼又道:“洪武二十三年,朵顏三衛叛明?咱現在可算是提早知道了,咱就看他們十年後還敢不敢再反!”
朱棣:“父皇無需擔心,永樂二年他們再次投靠咱大明,這會兒這三個衛所知曉了他們後來還是投靠大明,定是不會蠢得再掀起叛明的事,再次多做無用功。”
“最好如此。”
【這裡大家可能會疑惑,按理說朱棣常年征戰,早早就藩了,他的年紀也遠遠大於寧王朱權,為什麼朱元璋會將如此有實力的兵權交給朱權,而不是朱棣呢?
其實史料《通史鑑》中曾這樣評價:“太|祖諸子,燕王善戰,寧王善謀。”所以朱元璋將兵權交給寧王朱權也是有考量的。】
朱元璋冷哼一聲,他就是不是個孬的,能將重軍權給朱權,可不就是朱權有能力,既然老十七有能力,那靖難之役中他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在這場靖難之役中,寧王朱權採取了“坐地觀望”的對策,他既沒有對燕王朱棣舉兵時發給天下諸王的檄文予以回應,又裝作看不見“率軍討伐燕逆”的聖旨。反正他就兩邊都不幫,坐地吃瓜,當起了吃瓜群眾。
不過,這裡詩詩更傾向於朱權是偏向朱棣的。為什麼呢?因為朱權他自己也手握重兵啊,若是解決了燕王朱棣,可不就輪到他寧王朱權了嘛?
朱棣離開北平後,率領少數人自劉家口抄小路,直奔大寧衛,開始了他的忽悠之路。
朱棣到了寧王那裡,那叫一個委屈啊,他哭訴自己的局勢不好,自己走投無路,哭訴他老爹朱元璋死後,他堂堂一個皇叔居然過上朝不保夕的日子。】
作為未來第一個被削的周王朱橚,他頓時深有體會,哭嚎著抱住朱元璋的腿:“可不是嘛,父皇,若您還在,兒子豈會被削成這般下場。”
朱元璋腿一蹬,罵道:“晦氣東西,你老子還在呢。”
朱橚一頓,轉而哭嚎繼續:“若是大哥還在,定然也不會這麼削我的命。說到底,隔了一輩的侄子就是心狠。”
朱標再次摸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