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生子當如周亞夫(第1/2 頁)
既然打定了主意,扶蘇馬上開始提筆抄寫。
一部《勸學章》,煌煌五千言。
漸漸地扶蘇的手臂開始痠麻了,後來整個人都開始不好了。
他感覺到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差了,腦子暈暈乎乎的,像是騰雲駕霧一般。
就像是“每週杯”決賽上的內馬爾——飛在了半空中。
寫字還真是個體力活啊!
本來扶蘇的字是十分醜陋的,也不會寫毛筆字。
但奪舍之後,他發現從細小養在深宮中的扶蘇寫了一手好字。
於是,他大叫一聲,“拿來吧你!”
於是,扶蘇從扶蘇那裡學會了寫字。
在大約用去了七個棺材用量的梓木之後,《勸學章》終於全部抄寫完成了。
周勃走上來觀瞧,發現扶蘇所寫的字型,完全不同於目前大秦流行的小篆和隸書,而是一種新鮮的字型。
扶蘇解釋道,這是他專為了印刷而創造的新字型。
這種字型正正方方,橫筆細,豎筆粗,方便印刷,具有極強的美感。
周勃一臉崇拜。
大秦咸陽扶蘇,nb666!
後來,有人提議將這種字型名為扶蘇體,被扶蘇堅決的拒絕了。
據扶蘇所知,擁有自己專屬字型的皇帝,下場一般都不怎麼好。
他還是不要和住在地窩子裡的上帝元子、神霄帝君搶風頭了。
最後,他將這種字型定名為“秦體字”。
秦體字、篆書、隸書和後世出現的楷體並稱為大秦四大字型,扶蘇也因為因此成為了大秦書法史上的傑出書法家。
扶蘇親自執筆書寫的《勸學章》也稱為天下第七書法。
不過後世普遍認為如果扶蘇不是皇帝的話,天下第七書法其實叫做天下第七千萬書法比較合適。
……
雕版書寫完成之後,下一步就需要進行雕刻了。
這一步是個技術活,本來準備了專業的人來做。
既然周勃當過木匠,扶蘇讓周勃先來試試。
他坐在旁邊,吃著冰糖葫蘆,看到周勃運刀如飛,很快一個個字型就全部凸顯了出來,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好木匠!”
如果讓周勃一個人雕刻,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馬月。
於是大秦七十人的博士團悉數參與其中,他們都是文化人,搞點小篆刻還不是手到擒來。
雕版完成之後,就是刷墨印刷了,這是個力氣活。
這一步主要是由扶蘇身邊聰明伶俐的小黃門們負責。
印刷完成,紙張晾乾之後,被小心翼翼的裝訂在了一起。
雕版則被清洗乾淨,統一保管存放,以備日後再次使用。
後來民間還有人改良了雕版印刷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不過因為活字印刷術不太實用,最終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第一次雕版印書,扶蘇一口氣印了三萬本《勸學章》。
這些書會很快被送至全國各地,配合秦字簡化工作一同推廣。
這將有利的促進大秦的教育事業發展,提高大秦人的文化素質。。
到這裡,扶蘇對於文字的改革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後期扶蘇還打算推廣普通話,不過這是後話了。
普通話的標準音選擇也是一個問題。
扶蘇編寫的《勸學章》,簡單易懂,知識包羅永珍,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在之後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大秦重要的蒙學書。
對於蒙學書來說,便於理解就是最重要的,李姐萬歲!
《勸學章》的其中一小部分內容是百家姓,以“嬴秦趙馮,蒙王李楊”開頭,羅列了大秦六百六十六個姓氏。
後世普遍認為,這是因為部分文字,直接促成了大秦姓氏制度的定型。
在秦二世之前,姓氏制度還處於一種比較原始、混亂的狀態。
姓氏起源,源遠流長,可以一直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
在商周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氏。
所以,當時所說的的百姓,不是真的老百姓,而是指貴族。
最初,姓和氏是兩個東西。
一般情況下貴族女性稱姓,姓是別婚姻的,同姓不婚,可能這時候古人已經對近親結婚的危害有所認識了。
貴族男性稱氏,氏是別貴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