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睿國公、康國公。
葉明淨的祖父,太宗皇帝就差一點了。他登基後,只有一個弟弟活著成年。被封為涼王。兒子涼郡王就是承慶帝的堂弟。
至於承慶帝,他只有一個妹妹福壽公主還在人世。比起父親和祖父,差的就更遠了。
很奇怪的是,這四位皇子在遠離了京城後,就像吃了激素一樣,一個接一個的猛生兒子。嫡子庶子一大堆。枝繁葉茂的讓人羨慕不已。葉明淨的曾祖父,成祖皇帝。在暮年的時候,就很羨慕自己的三個弟弟。想著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招了弟弟們帶著兒子來京城聚聚。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京城的風水和葉家有衝撞。豫王、睿王、康王,帶來的幾個兒子們無一例外都得了重病。
三人大吃一驚。聰明的,比如睿王,連忙上奏成祖,說兒子水土不服,快馬加鞭的拖家帶口趕回封地。保住了嫡子的性命。不怎麼機靈的,如豫王和康王。留在京城看遍名醫,最後,帶來的兒子們死的七七八八。活著回去的,也都病病歪歪,難成氣候。
民間暗地裡有傳言,周朝的末代女帝曾給葉氏皇族下過詛咒,後代子息凋零,直至斷子絕孫。
傳言加上事實。旁系皇親們,不到萬不得已,是萬萬不會輕易進京的。
黃庸行的奏摺上,從血緣親厚的角度出發,擬定了兩個過繼人選。一個是涼郡王的嫡次子葉息善,今年十二歲。另一個是涼郡王胞弟的幼子,葉息齊,今年十三歲。
而在葉明淨的兩份資料,涼郡王還有一位嫡長子:葉息慈,今年十五歲。葉息齊則有兩個同母哥哥,十七歲的葉息正和十五歲的葉息仁。
黃庸行排除葉息慈的原因很簡單,人家是嫡長子,要繼承爵位和香火的。葉息正同樣也是嫡長子,雖然沒有爵位可繼承,不過年紀太大了,養不熟,也被黃庸行排除了。至於十五歲的葉息仁,黃尚書也說了,年紀還是大了些,唯恐和陛下不親厚。很是全心全意的為皇帝著想。
年紀大了些?葉明淨冷笑。騙鬼去吧!真要過繼的話,孩子的年齡應該是越小越好。涼郡王家沒有適齡的嫡子。豫國公、睿國公、康國公這三支之下的男孩,卻是從一歲至十歲,各個年齡段都有。什麼人挑不到!
黃庸行打的主意真當她看不出來嗎?十二三歲的孩子,已到了明事知禮之齡。他們會牢牢記得黃尚書的從龍之功。哼!說的好聽,事實上,還不是有私心。
有私心就好。怕的就是你沒有私心!沒私心的敵人,只能殺掉了事。
葉明淨滿意的合上資料。她暫時還不想沾上鮮血。
又過了一段時日,西林書院學子聯名上書的事終於傳了開來。衡山書院和青崖書院雖然沒有仿效,不過其學子文士們,到也爭相發表言論。就過繼承嗣一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辯論。一時間,黃庸行的上奏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承慶帝一直在觀察著女兒的表現。當他得知林珂和蕭炫各送了兩份資料進宮時,微微笑了笑。對譚啟道:“小小年紀,到也懂得借勢。”
不過,葉明淨拿到資料後,竟沒了動靜。一連兩個月,民間都已鬧的風風雨雨了,她竟然還不動如山。
這種情況,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她嚇傻了,沒了主張。第二,她胸有成竹,後發制人。
前者,承慶帝本能不想相信。好容易逆天命留下來的孩子被嚇傻了,這怎麼行?再說,就算她傻了,那林珂和蕭炫也不是傻的不是?他們會不給她出主意?
第二個可能,承慶帝不敢相信。十歲的孩子能如此鎮定、老練,那長大了還得了?
也罷,事情總還在他掌握之中,他要好好看看。
正文第二十五章對手(一)
六月的時候,皇家女眷們再次轉移至西苑避暑。上書房的上課地點同樣也轉移了過來。承慶帝在蓬萊仙島撥了一處半封閉水榭給他們當書齋。
這一天,孫承和興匆匆的向大家宣佈:他姑姑家的大表兄,陸詔考上秀才了。馬上就要回京城。
齊靖和薛凝之恭喜他的同時,心裡頗有些不是滋味。齊靖今年十四,薛凝之十三,至今還在陪公主讀書。家族中雖然錦衣華服的供應著他們,可一遇到正事,立刻就把他們撇除在外。十分令人沮喪。
陸詔考上了秀才,在成人眼中就有了話語權。不會再被當成孩童對待。這讓齊靖和薛凝之的心裡不自覺的泛起微妙的酸意。
葉明淨把他們不自然的表情看在眼裡。心中暗笑,小孩子還真是奇怪。看這樣子是妒忌了。也不想想,那陸詔死了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