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1984年,陳逸飛結束了在紐約亨特學院的學習,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哈默畫廊為陳逸飛舉辦了第二次個人畫展。畫展很成功,受到高度評價。露茜·裡姆說:“雖然陳逸飛從中國大陸來到美國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但他已經成為哈默畫廊最成功的藝術家之一。他是一位浪漫寫實主義畫家,作品中傳遞出強烈的懷舊感。陳逸飛繪畫最明顯的特點是寧靜、靜謐,他的思想似乎凝固在歷史的某個時間和空間上。陳逸飛的鄉村風景和人物肖像充滿誘人的魅力,他以如此敏銳的感受作畫,以致使我們與他的作品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他的風景畫系列集中表現中國蘇州水鄉——東方的威尼斯,也有他曾經生活和觀察過的其他水鄉,它們給他以難以抑制的創作衝動。”又說:“線條、色彩、構圖……所有的一切都呈現出陳逸飛風景畫的個性。他的作品的內容是深思熟慮後精心安排的。在藝術語言和油畫色彩上,反映出中國藝術特有的抽象技法。雖然他的畫常常給人色調低沉的感覺,但依然放射出美的光芒。湖水波光瀲灩,夕陽西下,餘暉映照在古老的屋簷,人物的輪廓依稀可辨。黃昏裡孤零零的過橋人,晨霧中準備趕集的漁夫,使人聯想起11世紀《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場景。”(美國《紐約時報》1984年12月14日,鄭開春譯)這一年,除了繪畫上的成就,陳逸飛還有另一個重要收穫,就是進入曼哈頓的中國藝術圈子,與作曲家譚盾、電影導演張藝謀等文化名人結識交往,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和藝術視野。
陳逸飛的1985年,概括地說,就是一幅重要作品和一個重要畫展。
一幅重要的作品,是陳逸飛為聯合國創作水鄉題材油畫,其中的一幅《橋》被選用作5月10日首日封,產生廣泛影響,為陳逸飛帶來巨大的榮譽。
這一年正好哈默博士訪華,將陳逸飛的另一油畫作品《家鄉的回憶——雙橋》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從而提高了陳逸飛在中國的文化地位,也提高了他在國際上的藝術地位。
一個重要畫展,是在華盛頓科克倫美術博物館舉辦的個人畫展,這是陳逸飛在紐約以外的城市第一次舉辦個人畫展。這是陳逸飛在紐約立住足以後,首次向別的城市拓展藝術市場。
正當事業節節高的時候,婚姻家庭卻解體了。陳逸飛是1972年底與張芷結婚的,兩個人過得很藝術很浪漫,常常是雙雙躲在自家的小閣樓裡欣賞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巴赫的名曲。第二年兒子陳凜來到這個世界上,為家庭增添了樂趣。現在陳逸飛和張芷友好分手,時間是1986年。
光耀國際
不能不提的是陳逸飛的藏北遊歷。這是1988年,陳逸飛第一次到西藏北部和甘肅南部遊歷,體驗藏區神秘獨特的民俗風情。江南水鄉曾使陳逸飛深深依戀,那麼柔情細緻,那麼純靜甜美,沉澱在陳逸飛的文化性格和藝術作品之中。而藏區生活,那麼粗獷雄厚,那麼驚人魂魄。正是自己缺少的,正是自己需要補充的,陳逸飛產生一種異樣的共鳴。這次遊歷之後的一段時間,直至1990年,激情和共鳴一直沒有消退,陳逸飛創作了一系列以西藏為主題的油畫。與那些以江南水鄉為背景的畫作相比,這一系列以西藏為背景的畫作,風格粗獷豪邁,增添了陳逸飛繪畫藝術的豐富性及風格的求變性。
陳逸飛與哈默畫廊之間成功地合作多年,自1983年首次個人畫展始,至1990年,他在哈默畫廊先後舉辦了6次個人畫展。這在陳逸飛的藝術道路上應該是值得記憶的。
陳逸飛在美洲取得市場份額之後,著手開拓亞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1989年陳逸飛在日本東京西武藝術館舉行他在日本的第一次個人畫展,多幅繪畫作品被東京富士藝術館及其他知名人士收藏。1990年在東京西武藝術館舉辦在日的第二次個人畫展。作為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的一步,1991年9月,陳逸飛以《潯陽遺韻》首次參加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並以137萬港幣成交,打破華人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1992年,陳逸飛應邀作香港藝術博覽會的嘉賓,並在香港舉行首次個人回顧展。而在這一年的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陳逸飛又以198萬港幣再創新紀錄,買主是邵逸夫爵士。這以後,陳逸飛成為世界兩大拍賣行即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常勝將軍,並在其他國際拍賣中屢創佳績,挺進潛力巨大的東南亞市場。
陳逸飛在國際上走紅的時候,國內的讀者也在熱購他的畫冊,1991年10月9日上午,隆重而熱烈的’91國際書展開幕式剛結束,讀者便絡繹進入了展廳。不知是誰第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