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就在這裡當起了服務員。一天要幹十多個小時的活,不停地端盤子,導致右手得了腱鞘炎,至今仍然鼓著一個大包。
火鍋店的領班席豔豔直言不諱地講述了她們之間發生的一點小誤會:經理收留了她以後,我們服務員都有點疑惑,她媽媽快60歲了,怎麼她才20歲?哪有出來打工還帶著媽媽的,這兩個人不會是騙子吧?
服務員們的議論,劉芳豔可能察覺了。一天晚上,店裡打烊了,祝經理準備回家,劉芳豔悄悄來到她的身邊,說有話想跟她談談。
她將自己的全部情況告訴了祝經理:爸爸病逝了,哥哥離家出走。自己在湖北上大學,因為家裡實在沒錢供她上學,只有出來打工掙學費,等賺到學費後,再回去繼續讀書。祝經理十分同情她曲折的經歷和不幸的身世。就對她說:你和你媽媽就住在這裡,就把我這裡當成你們的家。店裡的夥伴知道了她的身世後,對她的疑慮也消除了,把杜媽媽當成了自己的媽媽一樣看待。
裝上假牙
劉芳豔的母親杜桂蘭從23歲起就開始掉牙。丈夫去世後,她一下子又蒼老了許多,平添了許多白髮,牙也掉得一顆不剩了。
劉芳豔心裡急:媽從3歲起眼睛就看不見,從我懂事起媽就沒有一口好牙齒,現在掉得一顆不剩了,真是苦上加苦,應該給母親裝上假牙。
2005年4月,劉芳豔因患病,請了一段時間病假,回家養病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她在學校打掃教室領取的900元勞務費,還剩下三四百元,她要回去帶母親到醫院去裝假牙。
說是回去養病,她哪裡捨得花錢給自己治病?她覺得年輕人,扛得住就扛。但母親裝牙齒的事不能拖了。她把這事給母親一說,母親怎麼也不同意。年輕時缺牙都過來了,人都老了,活了今天誰知有沒有明天,花這個冤枉錢幹嘛?
“我的媽呀,你沒有牙了,什麼東西都不能吃,整天靠玉米糊糊過日子,要不了多久你的身體就要垮的。哥出去後,你是我身邊惟一的親人呀,沒有了你,我怎麼辦呀!”
好說歹說,好不容易才讓母親同意裝牙。她帶母親到縣醫院花了200元給母親裝了一口假牙。
裝了假牙後,杜桂蘭開始不習慣,嘴口疼痛,東西也不能吃。她將牙齒卸下來後就不想再裝上去。劉芳豔像勸小孩子一樣勸她:“醫生說了,新裝了牙,一定得有個適應的過程,不習慣才是正常的。你一定要忍受一下疼痛,慢慢適應,習慣就好了。”
她總是督促母親洗漱後及時將牙齒安放上去。堅持了一兩個月,母親完全習慣了。2005年8月,當她帶著母親外出打工時,母親已經連麻花、烤餅等食物都能吃了。
連一雙鞋、一件衣服也捨不得買,卻捨得花200元錢為母親裝上滿口假牙,其孝莫大焉!
攜母求學
2006年春節過完,劉芳豔決定告別天津寶哥臺北臭臭鍋火鍋店,攜帶母親到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完成學業。當她將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同意女兒回去上學,但不同意跟著女兒一道去。母女倆有這樣一番對話:
“你回去上學,把我送回老家就行了,我不跟著你去上學。”
“不行,我到哪,必須將你帶到哪,我不能再將你孤伶伶一個人扔在家裡。”
“我習慣了在老家的生活,哪兒也不去了。”
“你不在我身邊,我上課老是走神,學得不安穩。”
“反正我不想跟著你了。”
“你不跟著我去讀書,我就不讀書了……”
上次帶著母親出來打工,也是好不容易讓老人家“出山”,好說歹說總算是說動了母親的心。這次看來難度更大了。
其實,劉芳豔心裡清楚,作為一位年近六旬的盲母,所謂不習慣只不過是她的託辭。她孤苦伶仃一人生活在山裡,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啃冷饃,睡冷炕,她怎麼就偏偏習慣那種悽苦的生活呢?老人家只不過是擔心自己成了孩子的累贅,這才是她的真實想法。
始終為對方著想,這是劉芳豔母女情結的根本核心。
在中國民諺中,有兩條極度對立的俗語:一條是“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另一條是說讀大學的孩子“一年土,兩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在劉芳豔心中,母親就是母親,即使又矮又瞎,老態龍鍾,也絲毫無損於我,只有將母親孤單地扔在黃土高坡上,那才叫我寢食難安哩!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知恩圖報
貧寒家庭出身的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