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的前3天,不得不“主動”向司法部交出了有關“白水開發公司”房地產投資方面的檔案材料。1月11日,正在歐洲訪問的克林頓再作讓步,宣佈批准由司法部任命一名獨立檢察官負責調查“白水事件”。1月20日,前紐約州的聯邦法官菲斯克被司法部任命為獨立檢察官,專門負責“白水事件”的調查工作。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白水門:最昂貴的無罪報告(2)
由於各種關於總統家庭與白水公司的猜測使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令股市恐慌,而此時的克林頓夫婦也疲於應付各方的指責。為了應對危機,希拉里成立了自己的“白水應對小組”,成員包括白宮辦公室、第一夫人辦公室主任在內的其他高階幕僚,以便集中討論有關問題。
1994年3月24日的《新聞週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大幅克林頓夫婦的漫畫:在一條波濤洶湧的河面上,希拉里與她的丈夫駕著一葉小舟,一人操只槳在拼命地劃,但船卻似乎正朝著前面的礁石撞去。漫畫的題目是:白水圍繞——掩蓋行為或只是表現笨拙?希拉里的作用。
儘管克林頓進行了種種解釋與說明,並同意任命獨立檢察官對白水案進行調查,但這一事件已嚴重損壞了他們夫婦的政治形象。已有不少輿論與民眾認為希拉里並不是一個無私的為公眾服務的第一夫人,而是喜歡追逐金錢與權力的女人。
4月22日,為了回答外界種種猜疑,希拉里終於打破近半年的沉默,在白宮國宴廳舉行了一次極不尋常的記者會,對時下白水案的種種說法作了一次徹底澄清。
希拉里在一個多小時的記者會中,對有關她丈夫擔任阿肯色州州長期間他們夫婦的財務交易,以及她本人擔任律師時的工作等各種問題,從容不迫地一一加以答覆。
希拉里在白宮記者會上以“冷靜、鎮定、泰然自若的方式”,不慍不火地答覆記者們的提問,澄清白水案疑團,給新聞界與全美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白水案展開調查後,眼看白宮被逼得亂了陣腳,共和黨人加緊進攻,又向國會提出就白水案舉行聽證會的動議。一些準備參加當年秋季國會議員中期選舉的民主黨議員出於自身的需要,也紛紛表態同意此動議。參眾兩院最後表決透過。
事實上,隨著白水案內幕的連連曝光及白宮在處理此案上的一系列失誤,使克林頓夫婦的威信急劇下降。
6月,特別檢察官羅伯特·菲斯克公佈初步調查結果:認為福斯特的死亡原因是自殺,並且與白水案無關。
就在同一天,克林頓簽字同意國會關於重新啟用獨立檢察官制度。
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是在1973年對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調查後應運而生的,其初衷是為了排除政治干擾,更有效地反對政治腐敗。由於司法部長由總統任命,當時美國國會一致投票同意任命一位獨立於司法部的“獨立檢察官”來調查此事。“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黯然下臺,也使獨立於行政、檢察系統之外的獨立檢察官名噪一時。到1978年,美國國會透過《政府道德法》,把獨立檢察官制度正式確定下來。依照該法,獨立檢察官的權力很大,享有獨立的人事權、訴訟權、調查權和傳訊權等。儘管這只是一個臨時職位,但在理論上,他可以運用一切財力和物力,對包括總統在內的最高階官員的犯罪行為一查到底。
美國的《獨立檢察官法》有效期為5年,它先後於1982年和1987年經過一些修訂後,由國會重新透過,但在1992年至1994年曾一度失效。國會於1994年又一次透過《獨立檢察官延期法》,該法最終於1999年6月30日再次到期,後未獲延期。
8月4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的一個三人專門小組拒絕重新任命菲斯克為獨立檢察官,理由是菲斯克是克林頓政府的司法部長雷諾任命的,同時決定任命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斯塔爾接任獨立檢察官一職,繼續調查白水案。
斯塔爾是一名共和黨成員,曾先後擔任過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助理、司法部長助理。到了布什時代,他被任命為司法部副部長之職。克林頓當選總統後,他被免去司法部副部長一職。
白宮立即對斯塔爾的任命表示不滿。在宣佈這項任命之前,他曾與狀告克林頓總統性騷擾的前阿肯色州政府僱員葆拉·瓊斯的律師有過接觸。白宮方面擔心,斯塔爾接任獨立檢察官後,會使此案更加複雜,並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果然,斯塔爾接任獨立檢察官後,不僅立即改組了原獨立檢察官下屬的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