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細觀看起來。
————————————————————
這一章補週五的,同時也向大家求一下凌晨以後推薦票,北冥到手,天龍主線也快進了,戰戰兢兢,希望我的描寫能讓大家滿意。。。
058 凌波微步
那綢包外間的字跡,趙佶只掃了一眼,旋即便將綢包團成一團就著火摺子給燒了,他自然不會糾結於要不要殺逍遙派門人。
雖然石室在劍湖湖底,透進來的月華並不甚明亮,但那銅盆大小的水晶打磨成凸面,自有凝光之效,倒也足夠趙佶看清楚那帛捲上的文字並圖案。
帛捲上那些惟妙惟肖的裸女圖案,趙佶只掃了一眼,便不怎麼放在心上了。倒不是他不好女色,只是那單純線條繪製的圖案委實算不上什麼**。
趙佶沒有先看圖案上的行功路線,而是先將旁邊標註的文字閱讀了一遍。其實道家打坐調息的功夫,趙佶在汴梁城中時學習道法時,也多多跟一些道士們請教過一些。那些道士們或許本身並不精通武功一道,但對道家的養氣調息功夫卻都各有涉獵,各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趙佶將北冥神功的標註草草閱讀一遍,發現這神功雖然效果霸道得很,但其實根本上還是不脫道家養氣修命的根本,只是比趙佶從那些道士們那裡聽來的養氣功夫要具體、有的放矢的多。不過趙佶還是漸漸覺出這功法講解在經理道義似乎有一些缺失疏漏,真正道家的功夫,講究的是自身小宇宙交融周天大宇宙,一吸一呼方成一個周天,不洩無盡,無漏無缺,這在道家根本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可是這注解中似乎沒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不過趙佶本身的道學水平便是博而不精,武道上的瞭解更是匱乏,一時間想不透便也不再多想,轉而研究起那些具體的行功路線,首先研究的,自然是比較重要的手太陰肺經。他本身就沒有學過什麼武功,對於所謂雲門少商又或少商雲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自然也不清楚這當中的不同到底意味著多麼玄奇的變化。記熟了經脈執行的路線後,便盤坐起來,滌清了心頭雜念開始打坐存想起來。
他記性甚佳,這一條手太陰肺經諸脈沒用多久就存想無誤。只是他本身就全無內息,哪怕存想幾遍,也沒有生出那所謂的氣感。不過他早知這種結果,也並不氣餒,接著便研究起下面的諸多行功路線,記熟了之後便一遍遍的存想。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趙佶終於將所有行功路線全都記了下來且存想數遍,這期間只聽到段譽的幾聲夢囈伴著夢中傻笑,似乎已經在夢中與那位神仙姐姐相會了。久坐之下,雙腿不免麻痺,趙佶站起身來準備活動一下稍顯僵硬的四肢,可是這一起身,只覺得眼前一黑旋即便頭暈目眩,一跤跌在了地上,竟是周身軟綿綿的半點力道也沒有。
趙佶只當自己勞心太多一時血氣週轉不暢,倒也並未多想,在地上歇息了片刻,等到恢復了些許力氣後才再次站起來在石室中慢慢踱步活動麻痺僵硬的身體。
北冥神功已經盡數瞭然於胸,雖然暫時還體會不到這功法的妙用,不過趙佶已經滿意得很。抬頭看看那水晶仍然透下清微月光,顯然距離天明還有一段距離。他便準備再接再厲,將凌波微步也都一併給學起來。在沒有吸到內力之前,這可以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保命手段,再也不用走到哪裡都要別人跟著保護了。
得益於自己先期的準備工作,這基於易經六十四卦的凌波微步理解起來也並不困難。他知這凌波微步並非簡單的邁動步伐,而是一門與內息呼應相連的高深武學,因此不敢親自下場去演練步法,只捧著帛卷坐在地上以內息模擬這些步法變化。
要學凌波微步,比北冥神功還要困難了幾分,蓋因為這步法飄忽玄妙,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明明是互無關係的兩個方位,偏偏緊湊在一起。單單要想通具體到身形如何轉換銜接步伐,就需要窮盡思量。尤其趙佶只在腦海裡模擬,沒有實際的下場去試驗,往往推演到當中一步費盡心機想出一種可能,可是再銜接到下一步的時候卻又感覺前面的想法有些似是而非,於是便要再推倒了從頭繼續思考。
又過了一段時間,喬峰結束了調息,走出石室看到趙佶正盤膝靜坐,膝頭上攤著一卷布帛,似乎在參詳什麼。他低喚了幾聲沒有得到回應,繼而心中一緊,旋即便疾步走過去,待看到那布帛上所繪的步法,只看了一眼便瞧出乃是極為高明的武功身法。只略一思忖,他便明白多半是此間主人留下的高深武學。
喬峰自知趙佶半點武功也不會,若貿然修煉什麼功法,實在有大大的不妥,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