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時在我(求訂閱)(第2/3 頁)
“南和,就麻煩你前去江夏,以我鎮南將軍的名義,為劉琦弔唁吧!”
“喏!”
劉邕自然聽明白了邢道榮的意思,拱手應了下來。
翌日,劉邕便攜帶禮物,在一隊軍士的護擁下,向江夏而來。
……
江夏。
“軍師,江東果然咄咄逼人,吾好意予他夏口,他卻還要連江夏也一併要去,當真欺人太甚!”
劉備一臉怒容,忿忿說道。
“意料之中而已!”
諸葛亮不緊不慢的搖著羽扇,淡然說道:
“若周瑜依然重傷不起,孫權和魯肅決然不會這般相逼,但周瑜既然被吾兄治好,其必然作梗,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說罷,諸葛亮搖了搖頭。
有件事他一直沒說,按原本星象,周瑜本活不過明年春天。
但天地異變後,星象變化劇烈,以往所觀測到的,全都發生了改變,導致周瑜命運轉折。
一同轉折的,還有江東第一大將太史慈!
這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讓諸葛亮暗地裡十分鬱悶。
不過,這類玄學,說之無益,諸葛亮並不想說出來。
“主公,不必理會江東,就算要交割夏口和江夏,也是在我軍即將入川的前夕!”
諸葛亮說道:
“倒是荊南方向,主公需多加註意,如今,江東有魯子敬和吾兄前來弔唁,荊南方向,也該有人前來了!”
“嗯!”
劉備點頭說道:
“據探馬彙報,來的是泉陵名士劉邕!”
“劉邕來時,主公切勿主動提及結盟一事!”
諸葛亮囑咐道。
“軍師放心,吾曉得!”
劉備答道。
三天後。
劉邕來到江夏,劉備和諸葛亮一同出城迎接,可謂給足了荊南面子。
劉邕乃名士也,見慣了場面,心中更是玲瓏剔透,見劉備諸葛亮這般隆重接待自己,頓時瞭然。
進入城中館邑,雙方落座,劉邕拱手說道:
“皇叔,吾主鎮南將軍,聞劉琦公子棄世,特具薄禮,遣某前來致祭,臨行前,再三致意劉皇叔、諸葛先生!”
劉備,諸葛亮起身稱謝,隨後令人收了禮物,便擺下酒席款待劉邕。
席間,劉邕和劉備諸葛亮相談甚歡,但雙方對結盟一事,卻如有默契一般,各不提及。
荊南時間充足,是以劉邕胸有成竹。
諸葛亮何等人物?自然也不會露出半點急色。
劉備雖然心有揣揣,但城府之深,常人難以企及,同樣沒有露出半點不耐。
雙方言談自如,就好像一場正常的社交禮儀一般!
款待結束,劉邕提出靈前弔唁,劉備諸葛亮自然應允。
在劉琦靈前弔唁後,劉邕並未停留,很快就離開江夏,回到了荊南長沙。
得知劉邕離開後,劉備和諸葛亮面面相窺,皆是無言。
“吾本以為,邢安民雖然不凡,到底乃一武夫,缺少智謀遠見,卻沒想到,這般沉得住氣!”
劉備嘆了口氣,說道。
言畢,他想起當日,己方在零陵城下百般挑釁,都不能將邢道榮激出城來,不僅又是一陣嘆息。
“劉邕看破我等心思,倒未必出自邢安民!”
諸葛亮卻是不以為意,微笑道:
“聽聞零陵湘鄉蔣琬蔣公琰,博學多才,深謀遠慮,數月前,被劉子初引薦給邢安民,此番荊南態度,必出自他之手筆也!”
“不管怎麼樣,都不重要了!”
諸葛亮笑著說道:
“不就是主動和被動之別麼,主公,我等連江夏都可捨得,又何必在乎些許先機,一些小利耳?”
“軍師所言甚是!”
聽到諸葛亮這麼說,劉備的心情好了一點,微微頷首。
確實,為了益州,他連江夏和夏口都願意讓出來,將聯盟主動權交給邢道榮又能如何?
損失還能比江夏之地更大嗎?
“無論如何!”
諸葛亮繼續說道:
“從劉邕的身上可看出,邢安民此人,志不在小,麾下又多有能人相助,正是江東孫權和周瑜的對手!”
“有荊南邢安民牽制江東,加上雲長鎮守南郡,我軍後方無慮也!”
“軍師所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