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奴隸主與變種人(第1/6 頁)
松果木農莊。
石磚與木樁混搭的圍牆巍峨高聳,圈下了一大片土地,牆的一側是密密麻麻的屋舍,一側是阡陌交通的田野和裝點著碎雪的果林。與其說這兒是一座農莊,倒不如說是一座古典時代的城市。
圍牆內住著一兩萬人,以集市為核心形成了聚落,生活著官吏、手工業者、士兵以及他們的家人。圍牆外生活著三四萬人,其中大多是農戶,並且一多半是失去自由的農奴,另一半則是租種土地、暫時還沒有破產的佃農。這兒所有的一切,都是農場主的產業。無論是土地,還是人。
如果說巨石城是戰建委生產部協調下的工業化極端產物,那麼這座農莊便是倖存者聚居地自由生長之後產生的另一個極端。
在這裡看不到一丁點兒工業化的跡象。雖然不遠處就是近未來的都市,但在這裡卻找不到一點兒繼承的影子,哪怕一點似是而非的東西都沒有。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船停在那兒不可能自己動起來,要麼有風吹,要麼有人划槳。
對於松果木農莊這艘船而言,這兩個要素顯然都不具備,他們既不在戰建委的規劃之內,也沒有發展工業的動力。
這兒的農場主倒是從巨石城買過幾臺機器,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也就放在倉庫裡吃灰了。
說白了,不管是已經破產的農奴,還是徘徊在破產邊緣的佃農,都可以算是農場主的私有財產。
就算讓那些窮鬼們穿上新衣服,對於這兒的農場主來說也不過是給兜裡的鈔票套了個新錢包,完全多此一舉。
不過即便如此,松果木農莊也比絕大多數還停留在“部落時期”的倖存者聚居地好太多了。
至少一些掠奪者部落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這兒的農產品還能遠銷到北邊的河谷行省。
透過豐富的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直接換取巨石城的工業品,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可以說是這座農莊的經濟命脈。
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巨石城那些大地主們,就沒有錦川行省大大小小的小地主。
這兒的大多數農場主都會和巨石城的行商合作,或者乾脆養幾個忠心耿耿的僕人當利益代言人。
松果木農莊也不例外,並且這兒的主人趙天干,比這片土地上其他任何的農場主都更有野心。 _o_
他的父輩已經為他積攢下了足夠豐厚的家底,一座小小的聚居地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的胃口。
他要像落霞行省的王室們一樣,在這片蠻荒的土地上建立一個龐大且永固的王國!
為了實現這一宏遠,他對廢土上的人才與技術都展現了開明和學習的態度,用糧食貿易攢下的積蓄招兵買馬,囤積武器。
然而就在他躊躇滿志,正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北邊卻是突然傳來了一條噩耗。
巨石城爆發了革命,巨石大廈一夜崩塌,內城貴族要麼被放逐,要麼被送去了聯盟的戰俘營接受改造。
而他的贊助者,基本上都在那場革命中倒臺了。
當時他在收音機中聽到的這條訊息,當場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好幾天都沒睡著。
想要在南方建立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北方工業主的支援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他無法指望一群沒有知識的農夫學會操作機器,而知識又恰好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給那些人的。
然而現在,他的最大合作伙伴倒向了聯盟。
雖然聯盟也是他的貿易伙伴,然而自從西邊的戰事告一段落、落霞行省到河谷行省南部的鐵路通車之後,來自落霞行省的糧食幾乎完全取代了他們。
這對錦川行省的奴隸主們而言幾乎是致命的。
用了化肥和高產種子,一畝地甚至能養兩三個人。而脫離了工業的成果,原始的農耕技術,三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
。
當出口農產品的利潤,無法換到足夠的生產資料和保護生產資料的武器時,良性迴圈就會被打破,而他們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雖然他們不會立刻破產,但生產活動的萎縮幾乎成為了必然。·無錯首發~~
如果沒有外力的干擾,他們大概會在二十年或者四十年的時間裡,把過去一百年靠著與巨石城貿易積攢的社會財富完全耗盡,直到進入一個新的迴圈重新穩定下來。
而他們此刻的繁榮,也會順著已經修成的那條鐵路,轉移到沙漠中的一座座綠洲。
松果木農莊還稍好些,畢竟家底足夠,五萬多人的聚居地就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