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過去,現在,未來(第3/6 頁)
天器只用耗費相對較短的時間,就能在兩個大質量恆星系統之間進行“躍遷”。
一般而言,躍遷耗費的時間,與航天器的質量和天體的距離成正比、與天體的質量成反比,有一條特定的公式可以計算。
根據該公式,在太陽系與南門二系統之間跳躍,反而會比在地球與火星之間跳躍更快。
是的,引力通道有很多條。
可以存在於恆星系統與恆星系統之間,也可以存在恆星系統內的各個行星之間,甚至存在星團與星團之間。只不過由於跳躍點的問題,導致幾乎9999的引力通道即便存在,也沒有利用價值。
不過幸運的是,人聯的物理學家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不但算出了確定引力通道航向的方法,還總結出了計算跳躍點的公式,讓人類文明利用引力通道進行“超空間航行”成為了可能。
而這同時也為繁榮紀元的延續奠定了基礎。
可控聚變解決了能源的問題,而引力通道的發現讓太陽系外殖民成為了可能,同時解決了物質和生存空間兩個問題。
人類文明也由此迎來了第一次“飛昇”,從星際土著朝著星海霸主邁向了第一步。
老實說,這本科普讀物把這段內容寫的就像爽文一樣。
可能考慮到讀物的受眾是小朋友,那艘航向南門二的殖民艙,簡直被作者描繪成了人間天堂。
至於現在……
更像是渡劫失敗之後。
不但功力全廢,連人聯都整個神形俱滅了。
楚光現在多少有點兒理解殷方的感受了。
瞭解的越多,越感到沮喪。
“尼瑪……”
“這要是早穿越個一百年多好!”
不懂就問,現在喝假酒還來得及嗎?
根據《過去,現在,未來》一書的敘述,如果穿越到繁榮紀元初期甚至是中期,只要不自己作死趟休眠艙裡搞什麼“時間旅行”、“想去未來瞧瞧”,到死也未必能看見繁榮世界的崩塌。
楚光向後翻了一頁。
令人遺憾的是,這本科普讀物並沒有對“引力紐帶”進行細緻的講解,就像平行世界的大多數科普讀物不會將相對論的推導過程完整地貼上去,只是籠統地將其概括為“從超空間中尋找捷徑”。
超空間楚光還是瞭解一點的,字面意思是多維度空間。
而這也是最令他感到意外的地方。
在“現代物理學”中,力通常被解釋為組成物質的粒子和傳遞力的粒子之間碰撞的過程。在這樣的框架下,四種基本力除去引力,都可以被一致的解釋和計算,並和實驗相容,
這就是“標準模型”。
也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然而這套模型並不完美,就像牛頓的經典力學無法解釋大質量天體的運動規律,這套模型同樣存在時代的侷限性——無法完美的相容引力。
於是有人提出了“弦論”,在這個猜想出來的理論框架下,三大基本力被解釋成開弦,引力則解釋成閉弦。
基於這種猜想,引力能跨越一切維度。
兩個世界的物理學似乎連上了?
雖然僅僅只是兩套理論中的一條結論。
盯著手中的那一行行描述,楚光猛然間想到了之前在b2層解鎖的那些錄音,裡面提到的關於形態形成場的部分。
“……星團與星團之間可以存在引力紐帶,那宇宙和宇宙之間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紐帶?”
宇宙的質量有多少楚光不清楚,這東西就像石油儲量一樣,隨著勘探技術的進步,反而可能“越挖越多”。
但假設兩個宇宙的質量和距離都是無窮大,楚光試著帶入了科普讀物中提到的那個簡化之後的公式,得出的航天器的質量為無窮小。
換而言之,按照“引力紐帶”的理論,即使兩個平行世界之間存在著這樣的紐帶,也無法允許哪怕一粒夸克從中間透過。
但如果是“靜止質量為0”的粒子呢?
比如光子。
資訊的傳遞需要載體,而能夠交換載體,就意味著資訊的傳輸成為可能。至於這個媒介具體是什麼,恐怕只有人聯時代的物理學家能回答了。
“連線平行世界的形態形成場搞不好正是基於類似的理論。”
“可平行世界是如何定位的呢?”
楚光輕輕合上眼,消化了片刻剛才吸收的知識。
20點的智力稍微起了點作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