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武帝之殤(第1/2 頁)
霍去病的大姨是皇后,姨夫是漢武帝,舅舅是大將軍衛青,如此顯赫的身世,註定了他是個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因為出生時身體虛弱多病,差點掛掉,所以,母親衛少兒給他取名叫做去病。
這個就跟農村人給孩子取名狗蛋兒,狗剩類似,取得名字賤一點,好養活。
霍去病雖然名字很俗氣,但是,人生卻並不庸俗,儘管只走過了短暫的二十一個春秋,但是,其輝煌的人生將他的母親父親以及整個霍氏家族,帶上了大漢的政治舞臺,留名在了青史之中。
霍去病死後,漢武帝很痛心,為了表示對霍去病的追思與感恩,漢武帝特意提拔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
奉車都尉大概就是個兩千石的官,基本相當於漢代當時京兆尹的俸祿,光祿大夫其實就是皇帝身邊的私家顧問,這個官也是兩千石的官銜,雖然官位不大,但是,其權力不小,因為常常伴隨皇帝身邊,起碼能混個臉熟。
萬一你表現的好了,說不定皇帝龍顏大悅,就把你給提拔起來了。
漢武帝提拔霍光為光祿大夫,其實,就是想有意栽培霍光。
而霍光也真是不負眾望,居然在陪伴漢武帝的二十多年中,竟然一點錯誤都沒犯過,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每次看到史書中的這一段,我的後背就有點發涼,眾所周知,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漢武帝這種明君,更是難伺候。
因為皇帝聖明。所以,你一般的小聰明都瞞不過他。
而且,漢武帝的脾氣也不敢恭維。還記得太史公司馬遷麼?
就因為給李陵說了兩句好話,結果腫麼樣?
差點兒被殺掉啊。因為家裡給不起錢,所以,受了宮刑。
換句話說,如果司馬遷不是忍辱負重,為了寫完史記,而受了宮刑的話,也許他早就死掉了,也就沒有後來偉大的史記了。
所以說。漢武帝不是個好伺候的皇帝,栽在他手裡的元老大臣,數不勝數,就拿李陵來說吧,打敗仗,無奈投降,結果全家老少都被族滅,可見其心之狠。
而就是這樣一個暴虐的皇帝,霍光在他身邊二十多年,竟然一點錯都沒犯。不但沒有遭到滅族大禍,反而是一路順風順水,成了漢武帝晚年最倚重的大臣。
後來漢武帝暮年的時候。錯用酷吏江充,引發了第二次巫蠱之禍,結果逼得太子劉據造反,後來失敗被殺,而劉據的母親衛子夫也落得個畏罪自殺的下場。
有時候想想人生,真是讓人難以理解,衛子夫奴婢出身,後來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兒子是太子。是大漢帝國的儲君,弟弟是大將軍。外甥是大司馬,如此顯赫的身世。原本應該幸福終老,頤養天年的。
結果,到了晚年,卻落得個,兒子被殺,自己也要三尺白綾以死謝罪的下場,想來何其悲涼?
而太子劉據死後,漢武帝也後悔了,想想自己的兒子,一生並無過錯,還記得太子剛出生時,他曾抱著小劉據在懷裡,開心的說:“這孩子像我,太像我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是劉據讓漢武帝嚐到了初為人父的幸福滋味,是衛子夫讓漢武帝有了家的感覺,他們母子給漢武帝帶來的快樂,是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
後來漢武帝請最好的老師教導小劉據,而小劉據也天資聰穎,讀了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而且,對於治理國家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有一次,漢武帝問小劉據,“如果將來你做了皇帝,你該如何治理國家?”
小劉據不暇思索的回答,“我要像父皇一樣,北擊匈奴,開疆拓土,讓馬蹄所到之處,皆為我大漢疆土!”
小劉據回答的非常有氣勢,也非常霸氣,這一點跟兒時的漢武帝十分相似。
漢武帝幼年,那時候漢朝還在跟匈奴和親,看著匈奴使者驕橫跋扈的樣子,漢武帝的心裡就一直憤憤不平,心想若將來我為皇帝,一定要踏平匈奴,還我大漢尊嚴。
結果,他真的實現了,而如今,小劉據跟他竟是如此的相似,以至於讓漢武帝覺得,這個小傢伙,就是自己的翻版。
不過,漢武帝並沒有表揚小劉據,而是告訴劉據:“現在匈奴被滅了,國家也因為常年的征戰而勞苦不堪,百姓的負擔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用兵的話,恐怕老百姓會起來造反,那樣我們就成了秦始皇一樣的暴虐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