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去。巴黎之所以成為世界名城,不單是物華天寶、風景瑰麗,更是文化藝術之都。每天,從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人到這個“世界花都”,“時尚之都”來尋夢。這裡我想起一個小故事,當年二戰時巴黎被納粹德國佔領,有一天清晨,希特勒突然對巴黎進行閃電訪問。希特勒首次來到巴黎,他被巴黎的氣勢所震撼,在短短的三個小時裡,希特勒的心情從震撼到嫉妒,甚至一度萌發要將巴黎徹底消滅的念頭,但最後是希特勒的自信超越其嫉恨心理,他告訴身邊的侍從,巴黎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因為柏林將超過巴黎。也許,正是希特勒的這種自信使巴黎逃過一劫!
柏林是否超過巴黎?我想,在許多方面,世界各國的城市都有共性,也各有所長,但巴黎所具備的特點在其他城市委實很難找到。因為,巴黎是世界的惟一!今天巴黎的勝景是世代法國人心血的結晶,是法國人民重視和保護歷史的結果。其中,巴黎人把城市當藝術來保護、當博物館來經營是一條難得的重要經驗。如巴黎歷史建築由文化部來統一管理,這在世界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正因如此,巴黎才會如此完好地儲存著每一棟古老建築,定期修繕和洗刷美容。
30多年前,法國人選擇在巴黎的西北邊叫做拉德芳斯的地方建了一個面向未來的商務區,古老的巴黎又續新章。如今該區已建成3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宇,1500家公司在此辦公,世界上100家最大企業中已有五分之一在這裡設立了辦事處,20多萬人在這裡工作和生活。這裡不僅建有近11萬平方米的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四季商場,而且還是歐洲最大的交通換乘樞紐。優雅的環境每年還吸引200多萬遊客,成了巴黎市內一個新的旅遊熱點。
令人心醉的巴黎(4)
的確,巴黎是人文主義的巴黎。全長200多公里的15條地鐵線和100多公里的3條快速鐵路分線把偌大的巴黎織就成一張蜘蛛網。每天600多萬人次在這四通八達的棋盤上穿行,各種交通工具之間的合理對接和明白易懂的換乘指示,使你無論到哪裡,都用不著打計程車,方便快捷。不僅如此,巴黎的規劃設計者在200年前就合理地預見到現代交通發展的需要,預留了通衢大道。這就是為什麼大街小巷,廣場、草地、花園、噴泉邊上,遊人歇腳,魚遊淺底、人鴿相戲的情景比比皆是。即使在最繁華的香榭麗舍大街,寸土寸金的大街兩旁也留有非常寬闊的林蔭道和花園廣場,整潔有序。每年9月,巴黎還舉辦“無汽車日”、“法國文化遺產日”和“園林日”三個節日。400多座花園、4萬多畝綠地以及難以計數的樹木,都是世界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
香榭麗舍大街——我心中的街
法國人常常將香榭麗舍大街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林蔭大道,而這條街又正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久而久之,我對這條街情有獨鍾,看著車水馬龍的街景,南來北往來自世界各國的遊人,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香榭麗舍田園大街,國人通常親暱地稱之香街,它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即戴高樂廣場),地勢西高東低,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它以圓點廣場為界分成兩部分: 東段700米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1100米為高階商業區,雍容華貴。在法文中“香榭麗舍” (Champs�Elysées),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裡曾是一片低窪潮溼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裡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遊樂的禁區。1709年,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1667年,皇家園藝師勒諾特為拓展杜伊勒花園的視野,把這個皇家花園的東西中軸線向西延伸至圓點廣場,此為大道雛形。當時,道路兩側還是荒野和沼澤。1828年,香榭麗舍成為巴黎市府的資產後,市府為它鋪設人行道,安裝路燈和噴泉,使之成為法國花園史上第一條林蔭大道。
同今天國內許多大城市一樣,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處在城市規劃的重要時期,拿破崙三世委任塞納省省長奧斯曼親自主持香榭麗舍擴建工程,耗時18年(1851—1869)。這次擴建工程,使香榭麗舍大街真正成為“法蘭西第一大道”。奧斯曼將星形廣場原有的5條大道拓寬,又增建7條,使廣場成為12條呈輻射狀大道的中心。香榭麗舍大街則從圓點廣場延長至星形廣場,成為12條大道中的一條。巴黎擴建後,香榭麗舍迎來了發展史上的春天。企業家紛紛在那裡蓋房,開設了富有法國特色的時裝店、高檔化妝品店,銀行、高檔轎車行、高階夜總會等也紛紛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