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2/4 頁)
又傷神。你們都是皇上親自挑選。給予最大信任的臣子,能不能解決這次危機。就看你們的了。”
沒錯,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是皇家的家務事,應該由皇家的人出面去解決。可是現在的問題是玄燁和太皇太后這兩塊大牌子已經不是籌碼而是弱點了。
若是抬出來,不但不能加分,相反還有可能被敵人抓住把柄。這麼明顯的事情,軍機處其他人想不到嗎?都是人精的腦子,怎麼能想不到?偏偏他們都不站出來討罵,讓二叔站出來,二叔啊二叔,你真是個棒槌!
對自家二叔,赫舍裡不好開罵,只好講道理。但語氣裡卻是輕輕地埋汰了一把。索額圖怎麼能聽不出來?當下就低頭認錯了:“奴才愚鈍,未能明白娘娘的一片苦心,請娘娘恕罪。”
“罷了,本宮也是心急了。只是這事兒已經容不得再議了。恭親王的摺子到了麼?”見屬下們全是蠟燭,不點不亮。沒奈何,只能自己親手去點了。
常寧在北邊兒監軍,定期會有摺子進京彙報情況。赫舍裡問到他,大家集體鬆了一口氣,剛才的大帽子扣下來,真是命都被她嚇掉了大半條。
總算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時候了,敢情之前那些都是定場詩加下馬威啊!眾人驚魂未定,各自鬆了一口氣,還好這裡有個索額圖,上面風浪大的時候,可以拿他出來頂一下。
索額圖當然意識到自己的莽撞,老臉一紅下意識地退後一步。那邊康親王傑書站了出來:“回娘娘的話,恭王爺的摺子已經到了,情況不容樂觀,王爺說,我軍計程車氣十分不穩,若是再無良策,只怕是……”
康親王的“實話實說”又引起下面一片議論之聲。倒不是說議論傑書這話的真假,而是議論他這直來直去的說法,上面坐的可不是皇帝,而是皇后娘娘,女流之輩,她懂得什麼?
上來問政只怕也是被旗主們進京的事情給嚇著了,順便問一下軍事,希望得到好訊息。這時候做臣子的,就該放個假訊息哄哄她高興,讓她早些偃旗息鼓會坤寧宮睡大覺才是正確的選擇。
可惜這位康親王,除了兵事其他百事不通,說話直來直去,耿直僵硬的脾氣,同僚見了都要皺眉頭。就連皇上有時都見他怕。這下好了,皇后娘娘一聽這個訊息,又要亂方寸。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赫舍裡沒有變臉色,而是語氣平靜地道:“本宮已然預料到會是如此了,兵書上說。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眼下正值春夏交替,原本這些人都是田裡的勞動力,被迫拿起兵器打仗,已經難以專注。
再加上朝廷度日維艱,難有足夠的糧餉支援軍隊,軍心渙散實在情理之中。我們的敵人驍勇善戰,如狼似虎,幾次三番下來,氣勢依然形成。這仗不好打。”
赫舍裡的話聽著平平靜靜,好似在陳述事實。聽在外面這群人的耳朵裡卻是另外一番滋味。沒錯,這些困難是他們一直都直接面對的。每當皇上要他們拿出具體解決方案的時候,他們都想把這套東西分析給皇上聽。
但是皇上每次都是乾綱獨斷,只把問題一股腦兒地全扔給他們,讓他們去協調各部。自己只等著看成果。雖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是臣子的本份,但你至少給個指導方針給我們啊?什麼話都不留,叫我們抓瞎麼?
其實玄燁並不是心中沒有想法,只是事情實在太多,問題實在是太複雜,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的朝廷就好比一架鏽得千瘡百孔的機器,已經經不起大修了,只能挑三撿四地小補小弄。
他之前做出的一系列調整都是基於這一考量。但是,這明顯不能滿足眼下岌岌可危的局勢。要搞,就必須搞大,搞得轟轟烈烈。你不搞,下五旗的那些王爺們馬上就會逼著你搞了。
赫舍裡向太皇太后提出要她把玄燁帶出宮去,也有擔心玄燁年輕氣盛,會中了圈套,和老王爺們掐起來,讓議政王大臣會議漁翁得利、萬一這孩子中了激將法,像他老爹一樣一揮手想要御駕親征了怎麼搞?
她瞭解他,瞭解他的脾氣秉性,常有驚人之舉。軍機處的大人們也瞭解他們的主子。主子能力是有,但還是吃虧在經驗和閱歷上,畢竟只是雙十年華的孩子。
好在皇后娘娘看上去比較靠譜,分析得有條有理,既然您都把困難替我們說了,那就別為難我們了,該怎麼操作還是等皇上和太皇太后商量出來了再來分配任務吧,我們是力所能及了。
赫舍裡這個時候話鋒一轉:“本宮雖是女眷,不懂打仗,卻也知道打仗總不會一上來就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的。我們計程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