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嫻囊蹲映ち思腹�幀�
太皇太后當著他的面,笑眯眯地誇他越來越有孝心了,不但知道心疼祖母,還知道心疼祖母的花了。私底下卻在琢磨赫舍裡,是不是上回有什麼地方沒看清楚?明明在自己跟前是個敬小慎微的性子。按理說,玄燁應該是討厭這種性子的,怎麼她就能讓寶貝孫子一下子變了這麼多?
除了赫舍裡,另外一個人也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人就是湯若望,卸了朝廷差事的他,全身心地撲到了他的傳教事業上。經過順治出家事件的教訓,他放棄了收玄燁做教子的想法。本來,玄燁一口一個湯瑪法叫得他非常舒服,他也真心把他當自己孫輩那麼喜愛。但是,他是一名傳教士,腦子裡能有的念頭都和傳教有關。
他當然有想過把玄燁收作教子、因為玄燁出身不高,也不受順治的重視,這樣的份量不輕不重的皇室成員入教的可能性大。他是這麼打算的,可是事情卻是一百八十度大翻盤,首輔大臣索尼親自登門要求他協助說服順治立玄燁為皇太子,繼承大統。
後來,太皇太后又找他,含蓄卻堅定地表達了這個立場,湯若望在中國經歷了明末和清初政局最動盪的幾年,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打消了原先的念頭,並且辭官修養,放棄了再為皇室服務的念頭,轉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徒弟南懷仁。
這位外國老人的想法執著而簡單,他希望自己剩下來的時間能夠全部用在發展京城,乃至全國的天主教,讓儘量多的人,信奉天主。因此,離職以後的湯若望搬出了職工宿舍,搬到了教堂裡住。所以,玄燁沒能找到他。
對這種情況,太皇太后本是默許的,畢竟她也怕湯若望像鰲拜那樣,借從龍保駕之功,向朝廷向朝廷獅子大開口,對方主動退避她也樂得放行。對於孫子要出宮探訪,她也放行了。
可是,孫子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她隱隱約約從蘇麻喇姑那兒得到一些天主教大肆擴張,教民和教徒以幾何數倍增長的傳聞,這讓開始憂心起來。
大清的國教是滿人信奉的薩滿教,雖然在內地幾乎五信徒,但是國家政策是這麼定的。其次是佛教,佛教又有分檔,密宗排在禪宗的前面,再次是道教,至於那些少數民族宗教不知道要排到排到哪個角落裡。
現在,外來一個天主教,大肆擴張,而且還是在皇城根下,掠奪信徒,掠奪資源,敏銳的太皇太后自然產生了危機意識。玄燁第二次出宮之後,沒有機會再出去。他再提出要去拜訪湯瑪法。都被太皇太后擋回去了,甚至她寧願以內務府的名義給湯若望送去慰問影片和藥物,都不讓孫子再去見他。
玄燁很無奈,雖然他出宮,實際上也沒到外面逛過,兩次都是在索家逗留。但是,宮外截然不同的自由氣息時時****著他,雖然他和師傅的關係改善許多,但是,在這座紫禁城裡,他的權威依然這麼渺小。
他為什麼羨慕赫舍裡,一直惦記著要素索家?就是因為從她的身上,他總能看到看到自己渴望而不得的東西,上位者的絕對權威,奴才們從行為到心理完全臣服。他做不到。
兩次於赫舍裡近距離相處,玄燁能感受到她身上傳遞的氣場,讓他自然地想去親近她,她說的話,在他聽來即便和他的意見相左,他也興不起生氣的念頭,這個女孩表滿上對誰都和顏悅色,對自己低聲下氣。他卻從這種表象下,看到了另外四個字:“毋庸置疑”
這種氣質,太皇太后身上也有,但她通常都會板著臉訓斥玄燁,或者用失望的眼神看著他,讓他意識到自己是錯的。只要祖母眼神一暗,他就算再有道理,也要跪下認錯。
和設計卻完全不同,在她的眼裡,玄燁是皇帝,皇帝無論說什麼,首先是正確的,只不過他的思路有侷限性,她幫他考慮得更周詳罷了。玄燁這麼想著,越發覺得赫舍裡是個可以交往的“好朋友”
不管他說什麼,她都會贊同,都會幫他一起參詳出更穩妥的辦法,她甚至會幫他擦眼淚,伺候他吃飯喝湯,燙了冷了都細心惦記著。祖母雖然關心他,但是祖孫代溝,加上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大帽子扣著,有些細節的缺失,更讓他覺得宮外的赫舍裡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這種期待在後來的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得到實現,他出不去,她進不來。他又不敢違抗祖母的命令,又說不動索額圖和佟國維。沒法子,他只能拼命讀書,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現得很乖乖越來越乖。
出不了宮,讓玄燁遺憾,生母的病情更讓他恐慌不已,母親越來越孱弱,每次他去請安,都能聞到室內濃重的藥味,母親的臉蒼白如雪,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