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契的老手了。絕對不是新嫩,而是做過不知道幾次這樣的事了。
但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他們是怎麼知道小隊的具體位置,要知道雖然小隊點起篝火,但被這深沉的夜色,漆黑的夜色掩蓋,光線絕對傳不遠,況且還有林木阻隔,畢竟先天修士修煉之時,靈覺察微的距離相當遠,更不要說靳秋的凝元境界的靈覺了。
這可不同於鬥法之時的主動釋放,精細但不太遠,修煉之時,只會感應到一定範圍內的變化,如果有什麼突如其來的變化,修士第一時間就能察覺,這就是為什麼修士敢於在不太安全的環境裡調息存神,因為他們始終都放了一份精神關注外界的變化。
那麼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來襲之人知道自己小隊的具體位置,而且選擇最合適的時間來襲。沒有內應,絕對不可能知道的這麼清楚,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對方顯然有備而來,對方身上定有遮掩氣息的東西,至於為什麼一開始不用,直到進入境界距離才動用,應該是有什麼限制,而這就是為了在合適的距離合適的時機,發動蓄謀已久的攻擊。
想明白這些,靳秋就有了底氣,既然對方不敢強來,應該是實力不足以對他們這夥人一網打盡,或者是為了減少損失,要在最好的時機下手。
說來話長,思考這些,也只用了幾息時間,這才回應張常卿,說道:“張道友這話問的稀奇,我怎麼發現有敵來襲,自有我的本事,難不成,我有什麼絕技都要展示給你看,追問別人私密,可是大忌。至於挑撥我和浩明道友的關係,你就不用費心了,而且他人有什麼想法,別人自有考慮判斷,需要你來代勞?”
“各位不妨想想,張常卿一直對在下有成見,對我的挑釁更是屢屢發生,在下都不理會,但在這種外敵來襲的危險時刻,還要內訌,不知張道友是何居心。”
至於靳秋判斷的兩個問題,沒有說出來,一個是沒有佐證,只是自己的判斷,二來,也不想在這種不和諧的氣氛中再來弄得人心惶惶,是否真得有內應,關鍵時刻,他自然會跳出來,到底是誰,靳秋還不好分辨,只能多作防備,外敵好防,內賊難防。
張常卿被靳秋避而不答,反而來質疑他的居心,弄得惱羞成怒,便要反擊,但浩明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作出小隊的發起人,必須制止內部的矛盾,一致對外,哪怕解決不了,也要擱置起來。
抬手阻止張常卿發飆,浩明沉穩的說道:“好了,置氣的話就不用說了。我們要相信寒秋道友,不要追問他怎麼察覺,也不管來襲之人為什麼沒有立刻攻擊,我們做好防備就是,反正離天明的時間也不長,大家撐過這段時間,保護自己的安全就行了。我們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看他們到底搞什麼鬼。”
瓊英此時也說道:“浩明道友此乃穩妥之策,不管有無敵人來襲,大家全力戒備就是。這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希望大家放棄成見,團結起來,最起碼基本的信任還是要的。”
浩明和瓊英相繼表態,此事就定了下來。
各人各自戒備,按下不表,只說時間漸漸流逝,各人耐性也滿滿被消磨。
也不知是敵人安排好了,還是見到隊伍防備嚴密,沒有可趁之機,悍然發起了強攻,就見在這黑暗之中,靳秋髮現來敵方向的側翼,火球,金箭密集的攻來,而靳秋更是感覺到頭頂上方強烈的元氣波動。
而在隊伍眾人都感覺到這些異常時,攻擊已經不遠,靳秋只來得及提醒一聲:“散開。”
就急速離開火堆範圍,然後就是一陣巨大的響聲,以及火球爆炸,金石交擊的密集之音。顯然對方是朝著明晃晃的篝火堆攻擊,而且改變了方位,潛伏到了不遠的距離。
對方也沒指望一波解決眾人,而是分散眾人的力量,只要把幾人擊散,再逐個擊破,就萬事大吉了。要知道這黑漆漆的夜晚,可不是鬥法的好時間,雖然修士們都是耳聰目明,但還是會受影響,唯有透過靈覺感應元氣變化,才能知曉攻擊方位。
而敵人來得方向原本是瓊英瓊花兄妹倆坐的方位,這一變化,攻擊側翼,正是靳秋的方位,所以很不幸運,靳秋將要面對敵方眾人的圍攻,至少要擋過一波攻擊,才能得到其他人的救援,這還是他人反應及時的情況下。
隨著篝火被巨石撲滅,四散著火星明滅不定,要想觀察其他人,就變得很不容易,所以靳秋毫不猶豫的祭出了護體罡氣,反正是半透明的,別人也看不出來,用這來對付幾個先天,足夠了。只看他們方才發動的襲擊,應該是三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