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出師不利(為星河任我闖加更,2/10)(第1/2 頁)
ps:看《黃金漁場》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美味的鵝頸藤壺讓秦時鷗多了念想,另外,它那高昂的價格也讓秦時鷗很是心動。
鵝頸藤壺因為特殊的生存環境——對水的ph值、浮游生物數量、水中礦物質含量要求高,所以一直沒法人工養殖化。
藤壺這東西對人類和大魚們來說是壞蛋,因為它們喜歡貼在輪船底部或者鯨魚、鯊魚等大傢伙的身上,除了可以提供忽略到不計的保護作用,再沒有別的用處,倒是清理起來特別難。
但是這種藤壺一般是普通的圓錐藤壺,很難吃,而且味道特別老,除了走投無路的乞丐和流浪漢,沒人吃這玩意兒。
鵝頸藤壺是藤壺家族的明星,尤其在歐洲,將這東西叫做‘來自地獄的頂級海鮮’,和華夏‘拼死吃河豚’的說法類似,只有頂級餐廳才能吃到這個東西。
秦時鷗想要將它養殖起來,以後附著在碼頭上就行,反正兩個碼頭加起來六百米長,綿延進大海,浮游生物充沛,海藻密佈,足夠養育鵝頸藤壺。
現在碼頭還在修建,秦時鷗就打算把藤壺轉移到珊瑚礁的位置,等碼頭建起來之後再挪過去。
至於擔心鵝頸藤壺在珊瑚礁活不下去?秦時鷗才不會操心,有海神能量,就是轉移到淡水河裡,這鵝頸藤壺也能活!
而且。現在已經可以確定,海神能量可以改善動物的智商、海魚的肉質,他很期待,海神能量加上鵝頸藤壺,最後出來的會是什麼呢?
之所以秦時鷗現在要將鵝頸藤壺轉移過來。是因為它們的成體無法移動,只有幼體可以,而五月和六月,是鵝頸藤壺的繁殖期,必須得動手,等到碼頭建成。這些東西停止繁衍了。
這幾天海浪翻湧,鵝頸藤壺也特別活躍,因為它們要藉著海浪將幼體們送走。
鵝頸藤壺的成體只能死氣沉沉的掛在礁石上,幼體卻非常活躍,小傢伙們類似浮游生物。是沒有外殼的,水體中漂浮或游泳,看上去有點像小蝌蚪,只是身上長了三對泳肢。
只能說女大十八變,單看鵝頸藤壺的幼體,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它們長大後竟然是那麼一副不動如山的樣子。
秦時鷗的海神意識籠罩住鵝頸藤壺所在的那一片海域,一批幼體藤壺在活躍的飄蕩。他將海神能量注入進去,用意識操控海流,將這些小傢伙都帶到了珊瑚礁。
鵝頸藤壺的珍稀。有一個原因在於它們生長的繁雜,在從幼體長到成體的過程中,它們要經歷七個成長階段!
這樣,到了珊瑚礁的位置,小藤壺們便開始著生固定,以後幾乎就不能移動了。這一批只能在珊瑚礁周圍生長,等它們繁衍了幼體。就可以轉移到碼頭上生存。
幼體藤壺以矽藻之類的植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然後慢慢的。它們會像軟體動物一樣長出兩片硬殼或甲殼以保護其柔軟的身體,這個時期,它們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膠質,將自己黏在礁石上。
轉移了大概四五萬只小藤壺,秦時鷗鬆了口氣,理論上說鵝頸藤壺從幼體到成體,生存機率不可能超過一成,這和海魚差不多,所以它們每次繁殖都會誕生大量幼體。
海神意識是個作弊器,它將所有的藤壺幼體都安全轉移到了珊瑚礁上鋪灑開,這樣沒有天敵可以捕獲它們,而海神能量則讓它們變得生機勃勃不會早夭。
這兩樣加起來,就是鵝頸藤壺可怕的生存機率,絕對能超過九成!
做完這件事,秦時鷗又跟隨藍鰭金槍魚在海底遊蕩了一會,他還想發現一個龍宮翁戎螺啥的,結果這次除了普通的扇貝、珍珠蚌,沒有見到珍稀海螺。
倒是海神意識在黃鰭鮪魚的身上有了不錯的收穫,這傢伙碰到了一群銀鱗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就是鮭魚,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它們的蹤影,是一種珍貴的經濟魚類,銀鱗大馬哈魚價值比較一般,體長能長到六十公分,現在這一群魚大多數就有半米長。
銀鱗大馬哈魚是群居性的魚類,一般出現就是一批,這次出現的不多,是個小族群,大概兩千條左右,爭先恐後的在海洋深處遊動,或者說,逃竄!
大馬哈魚味道鮮美,但它們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防禦能力,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它們味道美、個頭大、族群多,這樣就成了海洋獵手們的首選目標。
每次大馬哈魚出現,都伴隨著殺戮,這次就是一群由牛鯊和鉸口鯊組成的鯊魚群,大概二三十條,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