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2/4 頁)
廣寧頓了頓道:“我們畢竟是客商,自己出面多有不便。”
錢淵點了點頭道:“放心吧趙爺,我一定會假借他人之手,不會落下把柄的。”
他知道趙廣寧擔心的是什麼。
馬尼拉的佛郎機人近年來對明國商人的態度都不太好,若是讓桑切斯總督抓到把柄,天知道會不會狠狠敲詐一筆。
“唉,看來事情比我想的還要複雜很多,我隱隱覺得馬尼拉和我十幾年前來時不一樣了。”
趙廣寧口中喃喃道:“只希望不要耽誤縣尊的海貿大計。”
。。。
。。。
“縣尊,就是這種火銃,可以打到兩百步外!”
戚文興奮的向寧修彙報道。自打寧修設立火器局研製火器,各式各樣的火器便都冒了出來。
魯密銃自不必說,現在就連射程兩百步的火銃都被搗鼓了出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古人誠不欺我。
“嗯,也就是說它的射程能達到三百米。”
寧修更喜歡把明代的步數換成現代的米,這樣更直觀。
“有效射程呢?”
“一百步內可破棉甲!”
戚文攥緊了拳頭,十分興奮的說道。
這是他以前絕對不敢想象的。他自詡跟著戚帥的時間久了,什麼火器沒見過。可自打跟著縣尊來到了香山縣,以前的固有想法徹底被打破了。
僅就火器這一層面來講,他的認知還很淺薄,有許多他不知道的東西。
寧修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時代披甲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一般的海寇土匪都不會披甲,即便是大明邊軍也多是披棉甲。真正的鐵甲不到遊擊以上的官職是很難穿的上的。
這種新式火銃能夠在百步內射穿棉甲,已經相當恐怖了。
“所以說這新式火銃的有效殺傷距離是一百五十米。”
寧修嘴角上揚,欣慰的點了點頭:“這種新式火銃裝備軍中可有難度?”
戚文思忖了片刻道:“匠人那邊說打製沒有太大問題,就是原料比較貴,打製一杆銃需要五十兩。”
寧修聽得直皺眉。這也太貴了。
戚家軍一杆鳥銃是十五兩,這成本相當於三倍鳥銃了。
若是配備一千杆新式火銃就需要五萬兩。
若是能長期使用也就罷了,偏偏這個時代的火銃使用壽命很有限。即便精心養護,一杆銃的壽命也就是幾十發。
那種花費幾兩銀子打製出的劣質鳥銃更是隻能打幾發。
五十發後寧修又得撥錢給匠人打製新銃,這個成本未免太高了。
“大人,或許可以先打製一百杆。”
戚文也知道寧修的擔心,沉聲建議道。
寧修點了點頭道:“便先打製一百杆銃吧。銃在精不在多,一定要先保證質量。另外,匠人那邊的獎金也要及時發放。”
“屬下曉得。”
“對了,我提起的那種水車匠人們可研製出了?”
寧修有心搞水車,卻只記得個大概樣子,只好囫圇個說與匠人們。至於他們能不能搗鼓出來就全看他們自己了。
“他們有些想法,不過和大人的要求還有些差距。”
“嗯,慢慢來不急。”
他沉吟了片刻道:“我準備在烏豬山島設立水泥、玻璃分廠,這件事你也一併去辦吧。”
烏豬山島對寧修來說絕對是個寶貝。它不但給寧修提供了練兵的地方,也讓他有了個大本營。在這裡寧修可以放心的發展自己的科技樹,而不必擔心被外界打攪。
經過寧修的幾輪搜尋,島上的殘餘海寇都被揪出處決,現在島上的都是他招募來的新兵。
這裡四面環海,寧修也不用擔心士兵跑走。
在練兵屯田的同時,若能發展工業化就再好不過了。
促成寧修這一想法的是在烏豬山島上發現了鐵礦和露天煤礦。
這是繼銅礦之後的又兩個大發現。
雖然轟動不如發現金礦、銀礦,卻也夠寧修高興一陣子的了。
有了煤礦、鐵礦就意味著有了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基本原料。
寧修便不需要擔心原料的問題,只管放手去幹。
自給自足不必看別人臉色絕對是最痛快的事了,寧修相信用不了十幾年他就能把大明的工業體系發展到後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水準。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